如何开展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
发布时间:2025-06-20 02:34:20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如何开展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辅导初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实际经历,总结辅导经验,从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开展辅导工作,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发。
【关键词】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刊物网页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或简称"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级别最高的电脑制作活动比赛。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地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受到广泛学生的重视,在以往三届活动中,共有百余万名青少年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不单比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更要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使学生的作品能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组织和辅导学生参赛呢?下面根据我校的实际经验,谈谈我们的做法,希望能与同行互相交流。
第一,辅导教师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组成。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各学科老师为组员,组成辅导教师小组。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外,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的辅导也很有必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辅导工作中,可以担任比赛信息获取、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问题和协助学生整理作品准备上交的工作。美术教师对辅导电脑绘画有专业特长,也可以对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电子刊物等进行美术指导。语文教师对辅导电子刊物较擅长,对如何理解活动主题,如何写好"作品创作说明"都有特长。当然其他有特长的学科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学生。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哪些是指导老师该做和能做的,哪些是学生该做的,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使活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第二,必须吃透活动指南,揣摩历届获奖作品,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参赛项目。每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都明确:"活动"人员范围、"活动"项目、参赛"评选项目"的作品分类、要求及评比指标。辅导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其中包含的比赛信息。所谓"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就必须熟悉游戏规则"。另外,要揣摩历届获奖作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有历届作品展示和简评。师生在共同观看历届获奖作品的时候要结合当年的活动主题来思考,讨论为什么该作品能获奖,并从中得到启发。揣摩历届获奖作品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避免作品雷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注重创新,如果你的作品与获奖作品刚好雷同的话,是难以获得好成绩的。做好前面两项准备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参赛项目。作为老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参赛的项目,一方面可以明确规定哪些学生参加哪个项目,做到学校内各参赛项目都有学生参加。
第三,突出主题,选好内容,体现各参赛项目的特色。
作品的主题思想非常重要,没有思想的作品就像没有中心的文章。思想不深刻突出的,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真正动手制作作品之前应该细细斟酌,在符合"活动"的大主题的前提下,巧妙地突出作品的小主题。例如,第三届的主题是"科技与人类",初中组电脑动画一等奖的作品〈〈越算越快〉〉,通过计算的发展,体现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思想性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内容上的选材可以是贴近学习、生活的,可以是社会热点。第二届的很多获奖作品都以"申奥"相关。
1、电脑绘画: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
表现形式可以是利用电脑技术模拟艺术效果。例如,第二届的"石洋作品集锦"模拟国画效果;第二届的"巴勒斯坦鸽子和以色列鸽子"模拟纸版画效果;第三届的"腾飞"模拟蜡染效果。不管模拟什么效果,除了具备电脑绘画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有所创新,不落俗套。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图像素材重新组合,如第三届的"盖茨的车"就是很有创意的图片组合。
2、电脑动画: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最好是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如果是故事小品,情节要完整、引人入胜,寓意深刻。开头、高潮、结尾各部分所占的描述要适当。故事角色为原创当然更好。表现形式上当然以动画表现主题,使人一看就明白。同时要适当运用音效增加艺术表现力。对于难以只用画面表现的内容,可以适当运用旁白或字幕加以说明,但是旁白跟字幕都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失去动画的特色。
3、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释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
制作的时候要做成多媒体网页,包含各种多媒体元素,文字必不可少,还要有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使网页更丰富多彩。
4、电子刊物:运用各类文字、绘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必须包含电子刊物的各种要素,也体现电子刊物的特色,交互性强。
第四,组织校内模拟评审,进一步修改。
作品初步完成后,在校内要组织模拟评审,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
1、模拟评审的环境。硬件需要多媒体计算机和液晶投影仪,作品刻录成光盘。评委对作品进行评比时,可能在配液晶投影仪的多媒体电教室进行。由于液晶投影显示的图象跟普通显示器显示的图象在色彩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作品初步完成后要在液晶投影上看看效果,然后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可以检查有没有超链接错误。
2、模拟评审的实施。由辅导教师、参加比赛的学生组成模拟评审团。非作者操作演示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和同学提出修改意见,作者本人做好记录。意见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错别字、色彩搭配、画面布局等。评审时要营造平等的气氛,大家坦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做的好处有:(1)其他同学操作演示,可以及时发现交互不方便的问题。(2)教师、学生之间互相提出修改意见,集思广益,也方便大家的共同提高。
3、模拟评审后的修改。对收集的意见进行整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
第五,做好上送作品的细节工作。
"活动"《指南》明确规定了参赛作品符合其规定的要求才能参与评选,否则失去最终参评资格。作为老师,我们一定指导学生做好上送作品的细节工作。
首先,检查作品有无显示作者姓名、省份、学校等信息,并检查作品是否超过容量。作品尽量制作成可执行文件,并且不要压缩。Flash制作的动画可以打包发布为.exe文件。
其次,填写"推荐作品登记表"和"作品创作说明"。"作品创作说明"一定要注意突出作品的创意,并紧扣主题。"推荐作品登记表"要打印,作品作者应在"登记表"落款处签名,贴照片。
最后,作品刻录前必须查杀病毒,并把"作品创作说明"也刻录在内。作品标题与"推荐作品登记表"中的标题一致。刻录好后要到不同计算机上试运行作品。
如果学生的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那么恭喜你,你的学生只要面试通过就能获奖。面试一般在暑假期间,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形式进行。在此之前,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面试准备。
1、学生要复习电脑技术,巩固并提高电脑水平,为现场测试做好准备。
2、要求学生在答辩时,要谦虚,文明有礼,不慌不忙地回答评审专家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的话,还要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以便他能与评审专家开展更好的交流。
以上所谈都是我校在实际辅导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在实际辅导中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三届《越算越快》电脑动画获初中组一等奖,第四届有三件作品通过广东省初评,进入全国复评。当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但凭这些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要继续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希望以上经验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去探讨,使以后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二、急求!!!“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具体详情,
2012年“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全国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学生。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简称“电脑活动”)内容分为“电脑作品评选”(简称“评选类项目”)和“电脑机器人竞赛”(简称“竞赛类项目”)。
根据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特点,“电脑活动”按学段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分别设置评选类项目和竞赛类项目。
三、“评选类项目”项目设置、相关要求、评比指标及办法
(一)“评选类项目”是指使用计算机创作、设计、制作的数字化作品。项目设置为:
小学组:电脑绘画(包括以“校讯通”为主题的专项绘画作品)、电脑动画(包括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项动画作品)、网页设计制作、微博英语创作
初中组:电脑绘画(包括以“校讯通”为主题的专项绘画作品)、电脑动画(包括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项动画作品)、网页设计制作、手机动漫创作(主题内容为:我心中的老师、我和“校讯通”)、微博英语创作
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二维和三维,包括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项动画作品)、网页设计制作、计算机程序设计、手机动漫创作(主题内容为:我心中的老师、我和“校讯通”)。
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是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不得超过五幅)。
创作的视觉形象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选择写实、变形或抽象的表达方式。
表现形式可以是运用鼠标或数字笔模拟手绘效果,即用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法,用电脑来模拟手绘效果;也可以是根据主题,利用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工具对图像素材的再加工。
存放格式为JPG,大小不得超过20MB。
以“校讯通”为主题的专项绘画作品,应反映“校讯通”应用服务(相关信息见活动网站),作品容量在5MB以内。
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用电脑原创设计制作完成的系列作品并不超过六幅。可以是:商标及符号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各类作品形态界定见附件六)。
作品要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或目的,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体现创作者的设计理念。
作品应强调对艺术设计中图形、文字、色彩三大基本元素的综合表现能力。
存放格式为JPG,大小不得超过20MB。
单纯的电脑绘画、摄影和动态的视频、动画等不属于此项作品的范围。
运用各类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原创动画角色和场景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运用动画画面语言完成的作品。
其中高中组按照电脑动画(二维)、电脑动画(三维)分别设组。利用三维制作软件(如3D Max、Maya、Lightwave等)进行创作的动画属电脑动画(三维)组作品。三维动画作品中如需嵌入二维动画影象,播放时长不得超过20秒。
作品要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项动画作品,应反映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相关文件见活动网站)。作品表现手法不限。
二维作品播放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MB,播放时长不超过5分钟。
三维作品播放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00MB,播放时长不超过5分钟。
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使用HTML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释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专题信息的作品。
作品应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内容要紧密结合作者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避免简单的资料堆砌。
在水平分辨率为1024(或以上)像素的显示屏上浏览时,页面保持整齐、美观。
作品(非压缩文件)大小不超过50MB。
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软件。可以是管理系统类软件、工具类软件、辅助学习类软件和益智游戏类软件等。
作品要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作者学习生活、并可为社会应用和科技创新服务。
作品需编译成可执行程序,原则上应配有相应的安装和卸载程序,应能实现顺利、直接地安装和运行,根据需要可选择提交程序的流程图和操作使用说明(帮助文档)。
运用各类动画制作软件,使用角色、色彩、场景、动作、音效、叙事等动漫艺术语言完成的、并适合在手机终端播放的动漫作品。包括手机多格漫画(连续播放四格以上)和手机动画。
作品要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和场景要求原创,可用漫画或写实艺术等手法来体现主题内容。
提交的播放文件格式为SWF、3GP、 MPG、AVI或MOV。应提交两份文件:一份为播放文件,分辨率为240×320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1MB;一份为原始文件,分辨率不小于720×576像素。
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7)微博英语创作(另行通知见电脑活动网站)。
(1)中小学生应独立设计并创作作品,指导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技术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制作。
(2)小学组、初中组每件作品主要作者不超过2人,高中组每件作品限报1名作者;每个作者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3)作品中不能以链接网站或其他网页的内容作为作品的内容。
(4)网页作品的各级目录(文件夹)和所有文件的命名须采用英文小写字母。
(1)普通作品以省为单位报送,每省限额报送70件(小学组20件,初中、高中组各25件,包括“健康教育”主题动画作品5件)作品参加全国评比。请于2012年4月11—18日期间登录“电脑活动”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并填写相关信息,报名成功后刻录作品光盘,并于2012年4月20日前(以邮戳为准)报送到“电脑活动”组委会。
(2)以“校讯通”为主题的专项绘画作品、以“我和‘校讯通’”为主题内容的手机动漫创作作品,参赛学生可于2012年4月10日至5月10日期间通过“电脑活动”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并上传参赛作品。
(3)“微博英语创作”作品形态界定、评比指标和报送要求等将另行通知。
各省级教育部门报送作品时须一并报送以下材料:
包括:省级组织工作情况小结(1000字以内);参评作品光盘(一式两份),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2012年第十三届电脑活动作品库”,二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参评项目名称,四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作品编号+作品名称。四级文件夹内含:参赛作品、推荐作品登记表和作品创作说明(附表3)、作者照片等,并确保能够运行。
②有作者签名的“推荐作品登记表”(附表2);
③各省“评选类项目”组织单位、联系人信息表及省级评委推荐表(附表4)。
注:以上各项需同时报送电子文档。
(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省级教育部门及所在学校。
(3)已正式出版的作品、已参加其他全国性比赛(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等)的作品不参加评选。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
(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1.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28分)
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 10
内容切合作者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8
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作品的语音媒体应采用普通话(特殊需要除外) 5
所有非原创素材及内容应注明来源和出处 5
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8
准确运用图形、色彩等视觉表达语言,处理好画面空间、明暗,具有形式美感 10
构图完整、合理,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系列作品前后意思连贯 7
反映出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8
设计意识独特,画面空间和谐,作品前后意思连贯 12
表现形式美观、新颖、准确,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易于理解和接受 5
电脑动画:适用于电脑动画二维和三维
能运用图形、色彩、空间、动作、音效等视、听觉元素表达内容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故事情节 8
角色形象有特点、有性格,场景符合情节的需要,动画画面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7
音效与主题风格一致,具有艺术感染力 5
前后意思连贯,画面美观、色彩和谐 5
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制作水平 8
完美运用各种形式表现主题,有感染力 10
界面美观、布局设计独到,富有新意 7
完美运用有关形式表现主题,有实际意义 15
界面美观、布局合理,设计富有新意 10
综合使用角色、色彩、场景、动作、音效、叙事等动漫艺术语言表达情感或故事内容 8
角色性格鲜明,场景符合情节的需要 7
音效与主题风格一致,色彩和谐 5
内容完整、意思连贯,叙事流畅精炼,富有情趣 5
选用制作软件和表现技巧准确、恰当 8
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洁,视觉效果好 12
模型创建规范,布线合理,贴图恰当 8
角色绑定正确,动画自然流畅,物体运动准确,镜头运用合理 6
光源设置合理,渲染后画面真实自然,后期制作完整 6
人机交互方便,结构清晰,导航和链接无误 6
算法简捷,思路清晰,方法独特 8
兼容性好,维护方便,易于安装和卸载 6
1.技术测试:包括参赛资格审查,作品“形态界定”审定和作品安装、运行测试等。通过技术测试的作品提交专家评审,并于2012年5月20日至6月10日期间,在“电脑活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网络人气指数投票(包括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投票;手机短信投票只收取通讯费,不收取额外信息费)。
2.专家评审:由特聘专家、各省推荐评委等有关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按照作品评比指标进行评审,确定获奖等级。
3.现场面试:2012年暑假期间,以“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形式组织入围作品部分作者参加面试。
面试方式:技术测试和现场答辩。
(1)技术测试:作品作者根据现场命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小学、初中为60分钟,高中为120分钟)上机操作并独立完成测试任务。
测试现场只提供计算机和素材资源,所需软件由学生自备(U盘)。
(2)现场答辩:通过技术测试的作者,在5分钟内演示并介绍作品,回答专家提问。
4.综合评定:由活动组委会综合审定评比结果,确定作品获奖等级。
三、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的规则
一、人员范围全国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学生。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简称“活动”)内容分为“电脑作品评选”(简称“评选项目”)和“电脑机器人竞赛”(简称“竞赛项目”)。
根据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特点,“活动”按照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学段设置评选项目和竞赛项目。
三、“评选项目”的作品分类、要求及评比指标<回目录>
小学组: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
初中组: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
高中组:电脑平面设计、电脑动画、网页、程序设计
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和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
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
创作的视觉形象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选择写实、变形或抽象的表达方式。
作品表现形式可以是手绘效果的,即用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法,用电脑来模拟手绘效果;也可以是图像素材的再加工,恰当地表达主题。
单纯的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或目的,运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在电脑上原创设计制作完成的、体现设计者理念的静态单件作品或系列作品,包括宣传广告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商标设计、产品包装设计、装饰装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及符号标志设计等。
单纯的电脑绘画、摄影,以及动态的视频、动画等不属于此项作品的范围。
作品容量不大于20MB(非压缩文件)。
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鼓励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的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作品可以是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小品,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动画节目。
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写实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作品容量不大于20MB(非压缩文件)。
运用各类文字、绘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
电子报应该含有(真实或虚拟的)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最少在4个版面以上)、导读栏等报纸类刊物所包含的要素。在导读栏中应设置超级链接。
电子刊物应有刊物封面、封底、目录页、(真实或虚拟的)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4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
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释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
作品容量不大于50MB(非压缩文件)。
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作者学习生活的程序软件或游戏软件。
提交的作品中,应包含作品的源程序、流程图和使用说明(帮助)。
(1)中小学生要独立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并自己动手实现创作,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参加制作;
(2)每件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2名,每个作者限报1件作品;
(3)作品中不能有任何作品外的链接;
(4)网页或网页形式的电子报刊作品的各级文件命名须采用通用的英文字母命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