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教程

vlookup函数怎么固定搜索区域

发布时间:2025-05-20 12:06:44    发布人:远客网络

vlookup函数怎么固定搜索区域

一、vlookup函数怎么固定搜索区域

可以用$符号对搜索区域进行固定。

1、这里以excel2010版本为例,E列的年龄要跟B列匹配,如下图所示。

2、在E2输入vlookup函数,=VLOOKUP(D2,A2:B6,2,0),即可得到E2王红的年龄;

3、把公式下拉复制到下面的单元格,发现最后的王红出现错误,原因是取值范围变成了A5:B9;

4、故回到E2单元格,在公式用$符号对搜索区域进行固定,改成=VLOOKUP(D2,$A$2:$B$6,2,0);

5、把公式下拉复制到下面的单元格,发现王红年龄正确了,取值范围也没有随之改变,还是A2:B6。

1、括号里有四个参数,是必需的。最后一个参数range_lookup是个逻辑值,我们常常输入一个0字,或者False;其实也可以输入一个1字,或者true。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前者表示的是完整寻找,找不到就传回错误值#N/A;后者先是找一模一样的,找不到再去找很接近的值,还找不到也只好传回错误值#N/A。

2、Lookup_value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可以是数值、文字字符串、或参照地址。我们常常用的是参照地址。用这个参数时,有三点要特别提醒:

(1)参照地址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与去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的类别要一致,否则的话有时明明看到有资料,就是抓不过来。特别是参照地址的值是数字时,最为明显,若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为文本格式,虽然看起来都是123,但是就是抓不出东西来的。

而且格式类别在未输入数据时就要先确定好,如果数据都输入进去了,发现格式不符,已为时已晚,若还想去抓,则需重新输入。

(2)在使用参照地址时,有时需要将lookup_value的值固定在一个格子内,而又要使用下拉方式(或复制)将函数添加到新的单元格中去,这里就要用到“$”这个符号了,这是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符号。

比如说我始终想以D5格式来抓数据,则可以把D5弄成这样:$D$5,则不论你如何拉、复制,函数始终都会以D5的值来抓数据。

(3)用“&"连接若干个单元格的内容作为查找的参数。在查找的数据有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3、Table_array是搜寻的范围,col_index_num是范围内的栏数。Col_index_num不能小于1,其实等于1也没有什么实际用的。

如果出现一个这样的错误的值#REF!,则可能是col_index_num的值超过范围的总字段数。选取Table_array时一定注意选择区域的首列必须与lookup_value所选取的列的格式和字段一致。

比如lookup_value选取了“姓名”中的“张三”,那么Table_array选取时第一列必须为“姓名”列,且格式与lookup_value一致,否则便会出现#N/A的问题。

4、在使用该函数时,lookup_value的值必须在table_array中处于第一列。

二、vlookup怎么固定数据范围

1、用vlookup函数中的搜索区域固定,不在随搜索单元格的变化而变化

2、就用“绝对引用”而不是相对引用实现。

3、(1)在需要显示出查找内容的单元格(例如D2)中插入函数“vlookup”,

4、(2)在出现的“vlookup”函数对话框中的第一个输入框Lookup_value中输入A5,“vlookup”函数对话框中的第二个输入框Table_array中输入$A$3:$B$8,“vlookup”函数对话框中的第三个输入框Col_index_num中输入2(即查找任务三的具体内容,因为任务的具体内容在第2列上,所以此处输入2),“vlookup”函数对话框中的第四个输入框Range_lookup中的内容省略,单击“确定”按钮。

5、(3)这样就完成了用vlookup函数中的搜索区域固定,不在随搜索单元格的变化而变化。

三、vlookup函数如何固定查找区域

可以用$符号对搜索区域进行固定。

1、这里以excel2010版本为例,E列的年龄要跟B列匹配,如下图所示。

2、在E2输入vlookup函数,=VLOOKUP(D2,A2:B6,2,0),即可得到E2王红的年龄;

3、把公式下拉复制到下面的单元格,发现最后的王红出现错误,原因是取值范围变成了A5:B9;

4、故回到E2单元格,在公式用$符号对搜索区域进行固定,改成=VLOOKUP(D2,$A$2:$B$6,2,0);

5、把公式下拉复制到下面的单元格,发现王红年龄正确了,取值范围也没有随之改变,还是A2:B6。

1、括号里有四个参数,是必需的。最后一个参数range_lookup是个逻辑值,我们常常输入一个0字,或者False;其实也可以输入一个1字,或者true。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前者表示的是完整寻找,找不到就传回错误值#N/A;后者先是找一模一样的,找不到再去找很接近的值,还找不到也只好传回错误值#N/A。

2、Lookup_value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可以是数值、文字字符串、或参照地址。我们常常用的是参照地址。用这个参数时,有三点要特别提醒:

(1)参照地址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与去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的类别要一致,否则的话有时明明看到有资料,就是抓不过来。特别是参照地址的值是数字时,最为明显,若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为文本格式,虽然看起来都是123,但是就是抓不出东西来的。

而且格式类别在未输入数据时就要先确定好,如果数据都输入进去了,发现格式不符,已为时已晚,若还想去抓,则需重新输入。

(2)在使用参照地址时,有时需要将lookup_value的值固定在一个格子内,而又要使用下拉方式(或复制)将函数添加到新的单元格中去,这里就要用到“$”这个符号了,这是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符号。

比如说我始终想以D5格式来抓数据,则可以把D5弄成这样:$D$5,则不论你如何拉、复制,函数始终都会以D5的值来抓数据。

(3)用“&"连接若干个单元格的内容作为查找的参数。在查找的数据有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3、Table_array是搜寻的范围,col_index_num是范围内的栏数。Col_index_num不能小于1,其实等于1也没有什么实际用的。

如果出现一个这样的错误的值#REF!,则可能是col_index_num的值超过范围的总字段数。选取Table_array时一定注意选择区域的首列必须与lookup_value所选取的列的格式和字段一致。

比如lookup_value选取了“姓名”中的“张三”,那么Table_array选取时第一列必须为“姓名”列,且格式与lookup_value一致,否则便会出现#N/A的问题。

4、在使用该函数时,lookup_value的值必须在table_array中处于第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