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教程

C语言strcmp函数是什么样的代码

发布时间:2025-05-12 16:25:33    发布人:远客网络

C语言strcmp函数是什么样的代码

一、C语言strcmp函数是什么样的代码

C语言中strcmp函数是string库的常用函数。其原型代码和介绍如下:

1.先说一下这个函数的实现原理,向strcmp()函数中传入两个字符串(记为str1,str2).传入之后,通过把str1的各字母的ASCII码值和str2的各字母的ASCII码值进行比较。若str1>str2则返回正数,若str1=str2则返回0,否则,则返回负数。

3.整个函数的原型中得益于“(*str1!='\0')&&(*str1==*str2)”这一句的代码,因为这样当字符指针指向空,意味着字符串已经移动到最后了,比较结束,此时可以退出循环。而如果两个字符串不相等时,则此时函数也可以退出了。

①使用*(unsigned char*)str1而不是用*str1。这是因为传入的参数为有符号数,有符号字符值的范围是-128~127,无符号字符值的范围是0~255,而字符串的ASCII没有负值,若不转化为无符号数这回在减法实现时出现错误。

②While循环中ret=*(unsigned char*)str1-*(unsigned char*)str2)&&*str1,最后与上str1也可以换成str2,因为前面已经做了相减,无论哪个先为‘\0’都会退出。因为最后与上str1是为了判断str1是否结束,即是否为‘\0’。

③这个函数没有判断参数为NULL时的情况,所以当传入NULL时程序会崩溃。网上看别人说商业化代码都会在调用strcmp前先判断是否为NULL,所以可以不用判断NULL;我在VC6上测试string.h中的strcmp(NULL,NULL),程序也会崩溃。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trcmp函数

二、cmp是什么

1、在计算机编程中,cmp是一个常用的指令或操作符。它的主要作用是比较两个值,并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后续操作。这个指令在许多编程语言中都有出现,如C语言、汇编语言等。cmp的核心功能就是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跳转或者设置标志位等操作。

2、在计算机执行某些操作时,cmp指令常常被用于条件判断。例如,在循环结构中,经常需要使用cmp指令来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当程序执行到cmp指令时,它会根据操作数的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决定程序的下一步执行方向。这种机制使得程序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3、在具体的编程场景中,cmp指令往往与其他控制结构结合使用。比如,在条件跳转语句中,程序员会利用cmp指令比较两个值,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程序是否跳转到某个特定的代码段。此外,在某些高级语言中,虽然直接使用了cmp这个术语的情况较少,但其核心的比较操作仍然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语言通常会有相应的比较操作符来实现类似cmp的功能。

4、总的来说,cmp是计算机编程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指令之一,它在程序的控制流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cmp指令,程序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从而实现更为复杂的逻辑功能。

三、嵌入式c语言论文

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于嵌入式C语言可读性强、移植性好,与汇编语言相比大大减轻了软件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因而越来越多的单片机工程师开始使用C语言编程。但C语言的可移植性仅限于与硬件无关的子程序,而与具体硬件有关的子程序则无法移植。在单片机应用中,位操作(特别是对引脚的位操作)非常普遍,如EEPROM数据和IC卡数据的读写、字段式LCD显示等,很多带串口的集成电路都需要单片机用软件来做I/O口读写程序。如何让这些子程序既有很好的通用性,生成代码的效率又高,是很多软件工程师都在考虑的问题。这里介绍两种C语言位操作的移植方法。

if( PIN_CARD_SDA_RD()) Temp8U|= 0x01;

PIN_CARD_CLK_H();PIN_CARD_CLK_L();

这是通过单片机引脚从88SC102卡中读一个字节的子程序。程序采用μC/OSII中的书写风格,即变量和函数采用“驼峰”写法,由define定义的常量和内联函数采用全部大写加下划线的写法。

此程序驱动一个引脚输出CARD_CLK高低信号,从另一个引脚一位一位读取CARD_SDA数据。

此程序应用到MSP430单片机上(本文用的是MSP430F413单片机),头文件中要有如下定义:

#definePIN_CARD_SDA_RD()(P6IN& 0x01)

#definePIN_CARD_CLK_H()P6OUT|=0x04

#definePIN_CARD_CLK_L()P6OUT&=~0x04

In segment CODE, align 2, keep�with�next

__code unsigned char Card102RdByte(void)

0000080128JNC??Card102RdByte_1

000018F423 JNE??Card102RdByte_0

这与手工汇编编程的结果几乎一样,代码效率很高。

在51系列单片机中应用此程序,头文件要加入以下定义:

#include"Reg932.h"//Philips LPC932单片机

#definePIN_CARD_SDA_RD()CardSDA

#definePIN_CARD_CLK_H()CradClk=1

#definePIN_CARD_CLK_L()CradClk=0

原来的程序不作任何改动,汇编结果如下:

; FUNCTION Card102RdByte(BEGIN)

;-- Variable'Temp8U' assigned to Register'R7'--

;-- Variable'n' assigned to Register'R6'--

由汇编结果可知,对位的直接清零和置位已达到最简,只是读位值不够理想。

在80C196MC、80C296SA等单片机中,片上I/O口是可以窗口映射到低端地址的。采用这种方式,I/O口可以直接寻址,因而程序代码最短,执行速度也最快,但这样做C程序就无法移植了。若不用窗口技术,则片上I/O口是内存地址映射的,与普通内存地址一样操作。头文件中加入如下定义,即可利用原来的程序:

#pragmalocate(PIN=0x881)//外扩I/O口地址定位

#definePIN_CARD_SDA_RD()(PIN& 0x01)

#definePIN_CARD_CLK_H()POUT|=0x04

#definePIN_CARD_CLK_L()POUT&=~0x04

汇编后的代码是56字节,代码效率也很高。

采用逻辑运算实现位操作,C程序简单明了,移植性好,可读性更好。但96系列单片机无法利用JBC和JBS位操作指令,51系列单片机也无法利用JB和JNB等其特有的位操作指令来提高代码效率。用位段结构实现位操作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PIN_CARD_CLK_H(); PIN_CARD_CLK_L();⑨

在C51中使用ACC是不必在每个子程序中定义的,所以要在文件的开头加上#define C51_ASM。这样,第④、⑤、⑥句会被忽略。在头文件中加上以下定义:

#defineGET_CARD_SDA()ACC_0= CardSDA

其余定义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结果第⑧句汇编变为“MOV C,CardSDA”和“MOV ACC_0,C”两句。句,函数要通过R7返回参数,程序已达到最简。

; FUNCTION Card102RdByte(BEGIN)

;-- Variable'n' assigned to Register'R7'--

还可以像196/296那样定义一个位段结构,使用JB指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试一下。

2.2在196/296系列单片机中的应用

在196/296中应用这段程序,要增加一个局部变量ACCImg的定义,就是前面程序中的第④、⑤、⑥三句。再在头文件中增加一个如下的位段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unsigned Bit0:1;

端口地址变量要定义成以下数据类型:

#defineACC_0 ACCImg.DivBit.Bit0

#defineGET_CARD_SDA() if(PIN.DivBit.Bit0) ACC|=0x01;

这样ACCImg就定义成了一个低端寄存器,ACC是它的字节访问形式。源程序中的第⑧句读引脚,汇编的结果使用了JBC指令,整个程序比不用位段减少了字节,达到了优化代码的目的。

MSP430系列单片机没有位操作指令,所以不必定义位段结构,直接把ACC定义成一个无符号8位数即可。头文件中是这样定义的:

#ifndef C51_ASM//此句使头文件也可以与C51的共用

#define GET_CARD_SDA() if(P6IN& 0x01) ACC|=0x01;

汇编的结果与用逻辑运算的方法进行位操作竟完全一样。

对引脚的位操作有3种:直接置位或清零,从端口输入数据和从端口输出数据。前两种上文已介绍过了。从端口输出数据的C程序如下:

ACC<<= 1;//移位可扩展时钟脉冲宽度

其中:第一句OUT_SIO_DA(),51系列可定义成位操作SIO_SDA= ACC_7;196/296和430系列可如上文定义成一个if语句。

位段操作程序中采用了ACC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局部变量。在C51中这刚好是主累加器,对于2401、IC卡等半双工器件的程序很实用,但当SPI总线输入/输出同时操作时,就没这么方便了。

用逻辑运算实现位操作不存在任何移植的障碍。μC/OS-II中的位操作就是全用逻辑运算实现的。位段定义可能存在不同编译器分配顺序不同的问题,但考虑到32位高速CPU不会用软件模拟这种串口的操作,这样的程序只会用在51、196/296、MSP430等无片内Cache的中低速单片机中,所以用位段操作引脚的方法仍有意义。具体是使用逻辑运算还是使用位段进行位操作,完全看个人喜好。本文程序采用的编译器是Keil C51 V7.03、IAR C430 V2.10A和 Tasking C96 V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