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操作系统和SmartTV智能系统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5-12 10:08:13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Android操作系统和SmartTV智能系统有什么区别
1、首先Android是一个系统软件。是在人与机器交互的一个中间层。人这一边自然没啥可说了,人就是人。机器那一边就不同了,虽然都是计算机设备,但计算机设备现在可是太多太多的种类了。比如智能手机与智能手环、智能电视等等都是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都可以通过Android系统来操作。但有些区别,就是你手机用来打电话的,你必须有个拨号的东西是吧。但电视机本来就不是用来打电话的,如果要在上面弄个拨号界面那不是脑壳生锈么?所以,这些设备的厂商就把Android系统拿来定制,给它加上一些自己设备独有功能支持,或者把一些自己设备上用不到的、不合用的组件去掉,或者修改。这样改来改去弄完后的Android,就已经不再是纯炫的Android了,所以就再给它取个名字。SmartTV就是这么来的。因为Android是开源的,它允许任何人对它进行二次开发,所以就有这种情况了。SmartTV是基于Android进行二次开发出来的智能电视专用操作系统。
2、Android就像是一栋新建的房子,SmartTV就是把这栋房子改造成了车间。如果你有能力,你也可以把它改造成住房,或仓库,或商铺。但无论你怎么改,你房子的原型还是“Android”。
二、鸿蒙OS开放下载,单挑Android的华为鸿蒙系统长啥样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正式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谷歌对华为关上了Android的大门,华为如何逃出升天?
去年8月9日华为在国人的关切中,正式发布了操作系统鸿蒙OS、并宣布将开源。作为一款移动设备操作系统,鸿蒙OS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适配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虽然鸿蒙OS已经公布了1年多的时间,但国内普通消费者和开发者尚无法看到成品,经过华为研发部门一年多时间的迭代更新,2020年9月10日鸿蒙OS升级了2.0版本,并于12月16日开启了beta测试版本下载,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和华为机友跃跃欲试,拿出华为手机刷机尝鲜,单挑Android的鸿蒙OS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
鸿蒙OS无上手门槛,与EMUI操作相似、兼容Android APP
从目前国内网民这两天实测情况来看,作为一款全新的智能设备操作系统,鸿蒙OS并没有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在操作界面上,几乎与现有的Android系统操作逻辑保持了一致,即便是在UI设计上,作为一名非专业普通用户来说,也看不出两者的太大差异。
下面这张对比图可以看到,左侧为搭载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EMUI,而右侧则是鸿蒙OS2.0版本,这样一对比可以看到,两者在最基本的界面UI设计与用户操作逻辑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让Android用户可以快速上手鸿蒙OS,尽可能的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另外对于Android系统现存数以百万的App鸿蒙OS都可以兼容,用户并不用担心原来在Android系统手机上使用的App,在换成鸿蒙OS之后,就不能继续使用。由于发布时日尚短,相比APP应用,复杂的手机网游在鸿蒙OS上的稳定性尚有待进一步了解。
华为的官方数据显示,在鸿蒙OS宣布对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当天晚上,官方网站就达到了500万次的访问量,鸿蒙OS的有效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人次。
不过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曾表示,“鸿蒙操作系统不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公司打算继续其智能手机上使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鸿蒙OS的发布可以说是当时对于时下局势的一种回应,不过对于陈黎芳的说法,如果鸿蒙OS在今后的发展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不想取代Android的想法还是否成立,那就不得而知了。
华为将鸿蒙OS定位成连接未来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在华为描绘的愿景蓝图之中,用户只需要一款搭载了鸿蒙OS的手机,就可以连接所有搭载相同操作系统的物联网设备,这是鸿蒙OS的一大重要功能特点。
华为在2019年发布最初版本的鸿蒙OS时就已经提出“1+8+N”的全场景战略,即 1台华为手机、8种智能设备、N个第三方合作商组成的超级终端池。
根据华为官方公布的计划数据表示,在2021年左右鸿蒙OS上线之际,将会有超过1亿台设备搭载鸿蒙OS系统,设备品类横跨所提到的8种不同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汽车、音响、耳机、手表/手环、平板电脑、电视、AR/VR穿戴设备、PC等等。这些品类的智能设备能够满足一个普通用户的基础使用场景。
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在开发手机应用时,开发者常常为了不同终端尺寸屏幕和交互方式不同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鸿蒙将不同设备上的复杂操作进行了封装,开发者只需要调用接口即可。这意味着开发者无需关注 UI设计,只需关注交互本身,具体的适配将由鸿蒙自动完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用户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服务时,上车驾驶之后,车载电脑会自动连接手机的导航信息,同步显示到车载屏幕上,再当停车下车行走时,手机导航会将信息同步连接到智能手表上显示,这种无线连接的技术让用户在任何导航服务场景下,不在需要一直拿着手机盯着屏幕,让每个智能终端设备在相应的应用场景下,期待自身对应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鸿蒙OS来实现。
再例如,视频内容可以从手表平板电视上无缝切换。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投屏,平板将内容投屏之后会自动变成答题卡或者遥控器。设备之间真正意义上实现互动式互联。
随着鸿蒙OS的发展迭代更新,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之中,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的厂商的智能设备产品愿意加入到鸿蒙OS生态中来,不断的丰富设备的品类才有可能提供更加完整的用户体验闭环。
三、为什么 12G 内存的 Android 手机依旧会被杀后台
不知不觉间 Android陷入了一个关于「后台」的怪圈:一边各大厂商陆续推出了 12G RAM的手机,另一边你刚刚放到后台的下载任务没有如预期那样后台挂机下载,打开微信发现还得陪启动画面的孤独小人共赏蓝色星球、按照教程辛辛苦苦做了半个小时的 Tasker规则、却没有按照计划自动执行……
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开始在我们脑海中成型——我的后台又被「杀」了。
遇到上述问题的人不止你一个,很多人选择向这些应用的开发者反馈问题,殊不知问题其实不在应用本身。
Android平台著名睡眠追踪应用 Sleep as Android的开发团队 Urbandroid Team不堪其扰,索性上线了一个名为「别『杀』我应用」的网站,矛头直指手机厂商糟糕的后台管理机制。
以三星为例,Urbandroid Team称,三星的部分机型在升级到基于 Android 9的 One UI后「杀后台」现象变得尤为严重,自适应电池(Adaptive Battery)机制相比原生 Android变得尤为激进,3天内没有启动过的应用甚至无法从后台再次启动。最为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你安装了一个可以自动跳过周末的第三方闹钟,那这个闹钟应用很有可能不会像系统闹钟那样在下周一早上准时响起……
正如「别『杀』我应用」网站上控诉的那样,拥有类似机制的还包括华为、一加、小米、华硕等等手机厂商的定制版 Android系统,它们管理后台的方式大同小异,但都秉承着 iOS上那一套「划掉就杀掉」的原则——当我们把某款应用的任务卡片从多任务界面划去,它们也就彻底从手机后台中抹除掉了。
在官方文档中,Google将「不受应用自身直接控制的应用进程生命周期」描述为 Android最为基础也最为独特的核心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将「应用进程生命周期」暂时理解为文章开头和第一部分所说的「后台」或「后台进程(process)」。
所以 Android应用的后台进程去留本应是由 Android系统来决定的。
当可用运行内存空间不足时,Android系统会自行决定对特定应用后台进程占用的空间进行回收释放,这个过程中 Android挥舞着的那把大刀,叫做 LMK(Low Memory Killer)。那 LMK又是如何判断哪些应用可以被「杀」掉、哪些应用又该暂时放过的呢?
每个应用都有各种各样的组成部分,其中特定组件的运行状态共同组成了一套供 LMK进行内存回收的「优先级」参考,包括:前台进程、可见进程、服务进程和缓存进程。
前台进程、可见进程和服务进程往往与我们正在手机上执行的操作直接或间接相关,比如正在前台供我们交互和操作的活动窗口(Activity)、正在通过广播接收器(BroadcastReceiver)等待触发的 Tasker规则、正在后台通过 Wi-Fi网络自动上传备份照片的 Google Photos以及前面提到的有待触发的闹钟等等。这些进程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递减,LMK一般不会触及。
缓存进程则是那些暂时放在运行内存中的部分,也是和本文探讨话题主要相关的重点。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比如 Android系统在回收掉所有缓存进程后发现空闲内存依然不够用(比如在低内存的「老爷机」上运行《崩坏 3》),这时 LMK才会根据优先级继续对服务进程、可见进程和前台进程采取回收策略。而当这些我们在正常使用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进程都不得不被被回收时,文章开头提到的微信重载、音乐中断、下载消失等等现象也就出现了。
在可用内存充裕的情况下遭遇「杀后台」现象,一方面可能是 LMK这把「大刀」出了问题(常见于 Android 9时期的 Pixel 3用户),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其它规则额外干预了 Android系统正常的内存回收机制。
这里提到的「其它规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类似部分华为设备上预装的「省电精灵」,它会将所有没有加入后台白名单中的应用后台统统清除,另一种则依托于 Google推出的后台检查、后台限制和自适应电池等功能进行「魔改」,让这些功能的实际效果远超预期,甚至达到意料之外的负面效果。
根据 Don't kill my app!的统计,第二种后台干预机制在三星、一加和早期的诺基亚机型中常见,这里厂商们通常会用到一种类似「白名单」的方法来进行过滤。
以三星手机基于 Android 9的 One UI为例,除了微信、QQ等国内常见应用,One UI默认会为所有第三方应用关闭「允许后台活动」这一选项,同时开启「优化电池使用量」这一功能。
部分搭载氢 OS的一加机型则将上面提到的应用进程进行拆分,除了基于原生 Android的后台限制、电池优化,还有一套名为「自启动管理」的设置来对应用的自启动进行管理以及一套名为「深度优化」的电池优化机制,后者会造成很多智能手表、手环设备在一段时间后丢失与手机的蓝牙连接,最终导致睡眠追踪、运动记录等等功能的失效。
问题在于上述功能埋藏较深,一般用户在安装应用后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前往设置,一加的氢 OS更是以系统更新之后自动重置部分用户设置闻名,那些需要在后台正常工作的应用,因此也被都被直接扔进了原生 Android中用来限制「毒瘤」应用的「黑箱」里。
换句话说,国内大部分定制 ROM在后台管理这件事情上都选择采用一种「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做法。
关联阅读:控制频繁启动的「毒瘤」,Android 9.0用这些方法让你的手机更省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产手机厂商在 Android后台管理上的做法虽然偏激,但它们都是国内特殊生态下的产物。
一方面,尽管 Google为 Android设想了一套非常理想化的应用运行与后台管理机制,但大多数于原生 Android中行之有效的后台管理机制在国内似乎都会变成「鸡肋」。
如果 Google有 100种提升 Android应用运行效率,保证后台绿色、纯净的方法,国内毒瘤应用开发商就有 101种绕过这些限制的方法。
借助共用的第三方推送服务实现链式唤醒、借助透明的悬浮窗保证后台存活、通过不断获取定位的方式来避免进程被系统回收……不管是出于实现消息推送这样单纯的目的还是为了不断唤醒用户设备以实现 KPI目标这种下作的行为,在国内 Android生态中均有出现。
虽然国内外的具体环境有所不同,但这类设计不规范的 Android应用带来的问题却是一样的,这类应用放在后台不仅不会为我们带来便利,反而还会因为频繁唤醒设备带来不小的耗电问题。待机续航问题作为悬在国产 Android机头顶的几把利剑之一,手机厂商不得不各自从系统层面推出自家的应对机制——这就有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偏激式的后台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区分:多任务管理和后台管理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国内 Android生态由于早期受 iOS影响较深,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用户都更倾向于把「将应用卡片从多任务列表里划掉」的行为理解为清除对应用的后台进程。在上面提到的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之下,这里被清除的后台进程往往又包括那些用于保证应用后台运行的可见进程、服务进程乃至前台进程在内。
在酷安应用市场,甚至还有得以在原生 Android上实现类似「划掉卡片即停止运行」效果的应用,iOS的后台管理理念在国内有多么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但这种后台管理理念却与 Google对 Android的多任务管理设计方式相悖。Google一直以来都将 Android手机上呼出任务卡片的那个界面叫做 Recents,最近几个版本的 Android系统更是将其本地化为「概览」。结合 Google在 Android 9和 Android 10手势交互上的变革,注重多任务管理而非后台管理的意图也越发明显。
当最近运行的应用以一张张卡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Google想要呈现的是一个能够让我们在不同任务间快速切换的多任务交互,而在理想状态下,后台管理则是交由系统处理、完全不应被用户感知的。
至于如何理性看待 Android平台的后台管理,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绿色守护开发者@OasisFeng在「Android多任务界面的划除交互」这个话题上的答疑来回答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今后绝大部分需要在海外市场搭载 Google服务上市的手机都必须满足这个要求。
就在上周三(9月 25日),酝酿已久的安卓统一推送联盟正式宣布收到华为、OPPO、一加和 realme四家公司的进度确认,虽然 Google的缺席也让国内 Android生态也变得异常复杂,但国内 Android设备也能用上的统一推送服务也算是终于迈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第一步。
只是距离转变人们对 Android「杀后台」这件事的看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国内早在四五年前就出现过一次对「Android需不需要『杀后台』」问题的科普,但收效甚微,盲从 iOS设计风格和交互逻辑国内 Android厂商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希望靠谱、省电的统一推送系统能成为改观的第一步,也希望@OasisFeng口中那个甚至可以跨越设备重启恢复「后台状态」的理想化生态早日到来——至于当下,我们依然只能见招拆招,遇到应用无法正常执行后台任务时打开手机设置仔细翻找、设置,把它们扔进白名单或是给它们的后台卡片套个「锁」……
下载、安装了一款非白名单应用,该如何确保它不被「杀后台」呢?欢迎在评论区把你的设置方法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