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掉电特别快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9-17 18:26:47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笔记本电脑掉电特别快怎么办
试机确实能亮机,但进系统 1分钟就掉了。怀疑是要清灰,如是拆机,发现风扇不是很脏,于是简单清理一下装机,测试电流上到 0.3A不动了。
HM77的机器,看这电流应该是 CPU供电没有出来。拆出裸板,发现不但 CPU供电没有,管家供电和锁相环供电都没有。
调出图纸管家供电的 PU5的 6脚 EN没有。
来源为锁相环供电的 PU6芯片的 PG,测 PU6供电和开启有电压,此芯片内部集成上下管。
感觉这个芯片应该容易坏,换一个,涛声依旧,但是这不合常理啊,仔细测,发现供电有 5.7V左右。供电来自待机芯片 PU1,示波器测如下,电压高了,而且不平滑。
找个电容换了,平滑了,但还是偏高。没进水,直接换了待机芯片 TPS51125,电压如下。
按开关,电流一路闯过 0.3A,上到 1点多跳变亮机。
1、带有充电USB接口(USB Charging Port)的笔记本电脑,该接口在笔记本处于关机的状态也会处于工作的状态。
2、笔记本开启了网路唤醒(Wake On LAN)功能,笔记本开启了这个功能之后,将允许电脑在连接网线时,即使笔记本已经关机了,但是仍然会保持网络连接处于活动的状态。
笔记本关机后电池耗电的解决方法
1、断开可以充电的USB接口(USB Charging Port)
不少笔记本的USB接口是具备充电功能的,在笔记本处于关机或者睡眠状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对移动设备充电,包括USB接口的鼠标,键盘,U盘,移动硬盘,手机等,断开所有的移动设备。
一般来说,这些可以充电的USB接口会在笔记本的USB接口旁边有标注,会有闪电或者电池等图标标注。
2、关闭网络唤醒功能(Wake on LAN)
鼠标右击点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或者“此电脑”,弹出菜单之后选择“设备管理器”,在设备管理器界面中,展开“网络适配器”选项,在需要设置的网络适配器的项目进行鼠标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如下图所示。
我们切换至“电源管理”的选项卡中,取消“允许此设备唤醒计算”的勾选。
再进入“高级”选项卡,我们将“唤醒”类的选项均禁用了(Disabled),如下图所示。
注意:如果此选项被选中,任何网路中的活动都会使没有接入电源适配器的电池电量受到损耗,此为正常的设计。
其实如果老笔记本电池掉电快,也有电池“衰老”的缘故,我们需要更换新的笔记本电池。
二、笔记本电脑充电特快掉电也特快
1、笔记本电脑充电特快掉电也特快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许多用户都经历过。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电源适配器、电池、软件以及环境和硬件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首先,电源适配器是关键设备。如果适配器功率不足,笔记本电脑可能迅速充满电,但使用时间很短。解决办法是更换一个功率更大的适配器。此外,适配器接触不良也可能导致充电问题,检查连接是否良好,必要时清洁接口或更换适配器。
3、电池问题同样重要。电池老化会导致电量存储减少,从而影响充电速度和使用时间。解决办法是更换电池。同时,电池驱动程序的版本也会影响充电效果,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驱动程序。
4、软件设置不当也可能导致充电问题。电源管理设置错误会缩短电池寿命。检查并调整电源管理设置,确保它们正确无误。电池管理软件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
5、此外,环境和硬件问题也可能导致充电特快掉电也特快。高温环境会缩短电池寿命,将笔记本电脑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硬件故障如电路板损坏或电线接触不良也需专业维修。
6、综上所述,笔记本电脑充电特快掉电也特快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尝试上述解决方案,如更换适配器、电池、驱动程序和软件版本,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将笔记本电脑送到维修店进行专业检修。
三、笔记本电脑关机耗电是怎么回事呢
1.待机模式:某些笔记本电脑在关机时会进入待机模式或休眠模式,这样可以快速启动并保留一些系统设置。在待机模式下,电池依然会被消耗。你可以在系统设置中调整电脑的休眠或待机设置,选择直接进入完全关机状态来避免电池耗电。
2.背景应用程序:关机后,某些应用程序或服务可能仍然在后台运行,导致电池继续消耗。你可以检查任务管理器或活动监视器来查看是否有应用程序在后台运行。在关机前,确保关闭所有不需要的应用程序和进程。
3.电池老化:电池的老化可能导致电流泄漏,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会发生电池耗电。如果电池的使用时间已经很长,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新的电池。
4.硬件故障:有时候电池持续耗电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电池或主板等硬件故障引起的。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商或售后服务中心以获取专业的帮助和修复。
总的来说,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在关机状态下仍然耗电,首先检查和调整系统设置,确保完全关机。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建议考虑硬件故障或联系专业的技术支持进行排除和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