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线充电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发布时间:2025-08-24 00:12:15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手机无线充电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1、无线充电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那么无线充电到底具有哪些优势让人们如此关注它,而又是因为什么让无线充电出现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无法普及应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充电的优缺点。
2、安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
3、耐用:电力传送元件无外露,因此不会被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侵蚀;无接点的存在,也因此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跳火等做成的损耗。
4、在使医疗植入装置较为安全:在植入嵌入式医疗装置上,可以在不损害身体组织的情况下对植入在人体内的医疗装置进行充电而不需要有电线穿过皮肤及其他自体组织,免去感染的风险。
5、方便:充电时无需以电线连接,只要放到充电器附近即可。技术上,一个充电器可以对多个用电装置进行进电,在有多个用电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多个充电器、不用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没有多条电线互相缠绕的麻烦。
6、效率低:能量存送效率不及真实接触。
7、充电速度慢:由于效率低,在同样的输入功率下,充电速度较慢。
8、成本高:在充电器需要有推动无线线圈的电子线路,而在用电装置需要有电力换换的电子装置,两者也需要有无线线圈,因此成本比直接接触为高。
9、不能在移动时充电:这个问题只在移动装置上发生,例如电须刨在充电时就不能移离充电器,若电须刨内的电池刚完全用尽,这时电须刨就不能使用,反而传统以电线连接的设计反而可以以电线连接上充电器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10、兼容性低:不同品牌的无线充电装置因为无统一标准,因此不能通换使用。目前,业界有PMA.WPC.A4WP三大联盟,各自执行不同的标准,拥有会员数最多的WPC执行的QI标准目前已经全球拥有了众多的产品追随,希望能达至标准统一。
二、请问网上很火的那个自制手机无线充电是真的吗
一、简单回答:你图片上的那种玩意儿,如果没有其它的配件的话,基本上,不靠谱,不用去试了。
1、无线充电的原理很简单,使用的是电磁转换的最基本的原理,即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发射部分,也就是无线充电器产生中高频的电磁场,接收部分,也就是可无线充电的手机用线圈接近无线充电器,在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着的电流,这些电流线经过简单的变压、整流变成合适电压的直流电,就可以给手机充电了。
2、你图片中给出的那种方式,实现的可能接近于0。接收端就算能产生一些电流,那也是小到可以忽略,不太可能实现为常见的智能手机充电。原因是发射以这种方式,能发射出去的功率是小到没朋友的,接收端能接收转化到的能量更小,所以,有效的接收到的功率小到没朋友,目测可以不计,更别说实现充电电流1A、2A,有个0.1A就不错了。
3、其实,如果你真的想自已动手实现,网购平台上有实用的配件出售。无线充电器可以用苹果通用的那种,接收端用一种薄薄的做成硬纸片样的那种直接贴在手机背部,将充电头卡入手机固有的充电接口上,再加个手机壳或手机套就非常完美的实现了。相关的东西类似如下图所示,如果有兴趣可以关键词“手机无线充电贴”去搜索:
顺便说,大体价格,发射端(当然不是手机厂家原装的)150元左右,接收端50元左右。有兴趣的可以去试试。如果只是好奇,你可以网购回家试试,然后退回去,记得买运费险哦,哈哈。
三、苹果三星标配的无线充电真的有用吗
今年iPhone终于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对三星的广告团队来说,他们需要寻找下一个值得吐槽的点。和以往不同,无线充电对于苹果,不像视网膜屏幕、Touch ID那样可以让它成为新技术新功能的引领者;但和以往类似,不难推测,无线充电可能会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明年发布的小米7就已经基本确定会搭载和iPhone X同款的无线充电模块。
那么,在手机上出现已经快十年的无线充电功能究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灵丹妙药,还是营销驱动下的鸡肋?今天,我们来探究下这个问题。
“无线充电”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很炫酷,它带来的冲击感似乎不亚于手机取代固话、数码代替胶片、WiFi代替网线。一看到“无线”二字,我们立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摆脱束缚”“自由”等类似的词汇。
然而,看似炫酷的无线充电在技术原理上并不复杂,一百年前的科学家特斯拉就已经提出了设想。
目前绝大部分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模式,就是充电头中的线圈转动从而带动手机背部线圈转动,进而产生电量。
在手机领域比较早实现这一功能的是Palm公司,随后诺基亚Lumia 920、谷歌Nexus 4、三星S6等机型都陆续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
和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相比,无线充电方式无疑更为炫酷,它不需要在手机上插入一根长长的数据线,充电时只需要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充满电时直接取走即可。
另外,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部分类似充电碗的无线充电底座开始出现。今年苹果秋季发布会PPT上的AirPower就是类似的装置,它可以同时给iPhone、Apple Watch、Air Pods等多台设备进行充电,便利程度直线上升。
此外,如果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大力普及,那么,未来公共场所的充电体验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例如,在机场,手机没电的用户直接把手机放在一张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子上即可。
前面已经说过,无线充电在手机上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未能全面普及,这主要是因为它存在很多局限性。
无线充电无法取代有线充电最大的障碍为功率。目前来说,在智能手机上,快充的功率一般为18W起,高的可以达到22.5W;而无线充电最高也只有15W,很多手机只有7.5W。首先在充电速度上,无线充电就落后了一大截。
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5W充电头还是是手机的标配,电池容量普遍在2000mAh以下,这时5W功率的无线充电功能可能还有生存空间。但在今天,3000mAh的手机电池容量基本是及格线,无线充电的速度则注定它不会被广泛采用。
(iPhone 8 Plus无线充电时间:87分钟充23%)
另外,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束缚”。前面已经提过无线充电的技术原理,手机充电时需要吸附在充电底座上,不能随意移动,给使用者的束缚甚至要更多。起码,连着数据线充电时,手机还是可以正常操作和使用的,甚至可以躺在床上边充电边玩;但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只能别扭地进行着简单的操作。
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通常来说,无线充电器底座要比有线充电器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如果出差或旅行,有线充电器显然更为便捷。更重要的是,无线充电器需要用户自行购买,并且价格不菲,苹果官网上的最便宜的也要将近500元。
最后,为了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手机上要增加一个线圈,这对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负担。
小结:手机无线充电功能略显鸡肋
作为一个技术原理并不复杂、诞生历史不断的功能而言,无线充电此前迟迟未能在手机上普及,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未能直击用户需求的痛点。
对手机用户而言,无线充电首先要做到功率上不能和有线快充相差太多,充电速度有保证;其次,要实现的真正的“无线”,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里自由移动、操作手机。
对手机厂商来说,跟风无线充电功能或许也是无奈之举。目前手机同质化现象严重,寻求差异化的道路已经越来越难走,具有营销噱头无线充电自然也就被青睐。iPhone搭载无线充电功能后,在苹果的号召力下,整个行业跟进也就板上钉钉了。
对普通用户而言,无线充电更像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在无线充电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花几百块去跟风入手一个无线充电器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