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老相机
发布时间:2025-08-21 09:16:38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前苏联老相机
1、LENINGRAD列宁格勒是发条卷片135相机,一次上条可连续拍摄多张,同国产"长城"
2、ZORKI-3卓尔基3是1型仿徕卡的改进型
3、KIEV-3基辅3型是1型的改进型,自带测光表配尤比特8/F2/5CM标准镜头,并可
4、以上三款相机均为旁轴式135相机.
5、补充的几款如 zenit泽尼特应是单反135机.当然是型号越新越好.
6、本人认为这前三款相机比较,应该是KIEV-3的性能比较好一些.供参考.
7、zenit泽尼特(天顶的意思)也是苏联相机并不低档,后来就向电子相机方向发展了.
二、前苏联被机器人杀死的那个棋手是谁啊
1、这是一则假消息。消息中被杀死的棋手是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夫。
2、流言: 1989年,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夫于莫斯科挑战一台巨型电脑,双方整整鏖战了6天,记分牌上显示出3:0,人类大师连胜三局。裁判示意增赛一局,给电脑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古德科夫春风得意,频频挥手向观众致意。电脑的指示灯不停闪动,似乎十分恼怒。随着开局哨声鸣响,电脑先下第一手,古德科夫看也不看,伸手去抓他的棋子……一声惨叫惊呆了场上观众,人们看到古德科夫重重地倒在金属棋盘上,身上冒出缕缕青烟。赛场一片混乱,工作人员立即切断电源。等到医生赶到时,这位前全苏冠军早已毙命身亡。警方认定,这部杀人电脑在输棋后恼羞成怒,自行改变了程序,向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故意击杀了对手。
3、真相:这个流言在国内国外的一些论坛上都有出现。随着“史上最强人机对抗赛”[1]的进行。这个故事又被拿出来讨论了。在科幻作家刘慈欣为果壳网撰写的专栏当中,也侧面提及了这则流言。
4、不过,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实在是很低。流言里的这个智能计算机也太智能了。它居然能在输棋之后“感到”愤怒,并且自主“作出”决定:“谋杀这个让俺蒙羞的可恶人类。”但不要说是20年前,即便是现在,这种“人性化”计算机也没有出现。
5、实际上,计算机可以知识渊博(海量存储嘛),可以很聪明(按照植入的程序傻傻计算),但不论它的运算速度有多快,都还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算法和程序来运行的。实际上,它们连生成“随机数”的本领都没有,只能按照数学家们精心构造的规则生成所谓的“伪随机数”。它们更不会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具有人类的情感,不会有喜怒哀乐。不论是战胜过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卡斯帕罗夫的深蓝(Deeper Blue),还是这次在美国智力节目Jeopardy!上击败两位人类选手取得冠军的电脑系统“沃森”(Watson),都是这种“无情的孩子”。
6、谣言粉碎机同时检索了流言里提到的“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Nikolai Gudkov)。不过,我们无法找到关于此人的任何其他信息。
7、在进一步的检索中,谣言粉碎机惊讶地发现,这个消息的来源竟然是1989年3月14日出版的《每周世界新闻》[3]。看到这个刊物的名字,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就是那份美国著名的喜欢编纂奇闻异事的不靠谱超市小报。尽管该刊以“真相,只有真相”(Nothing but the truth)为口号,但一般认为其内容全都是编造的,只是在格式上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形式而已。此前,谣言粉碎机已经在粉碎有关“大胸围有大智慧”的流言时[4],详细地介绍过这个刊物了:他们曾经报道过“萨达姆和本•拉登结婚”的消息,并在后续报道中声称他们在婚后“偷偷跑到法国收养了一只褪了毛的猩猩”。
8、结论:谣言粉碎。有感情、会“感到”愤怒的计算机目前还不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个消息来源于一家以“刊登假新闻”著称的滑稽小报。
9、
三、前苏联谍报机构,简称“KGB”是什么
克格勃(俄文:Комитет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and Sabotage(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исаботажем),在 1918年改名为: All-Russian Extraordinary Commission to Combat Counter-Revolution, Profiteering and Power Abuse(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спекуляциейи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подолжности).)”。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