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教程

无线充电,对电动汽车来说有用么

发布时间:2025-08-05 02:42:25    发布人:远客网络

无线充电,对电动汽车来说有用么

一、无线充电,对电动汽车来说有用么

前一阵,国家发布了关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一系列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在公告中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8775.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2部分:车载充电机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38775.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 38775.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4部分: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GB/T 38775.4)共4项国家标准。

该标准体系规划标准18项,规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公共以及私人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通信协议、测试要求及试验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本次发布4项国家标准,还有4项国标正在编制过程中。

无线充电,在如今这个年代,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尤其对于诸位正在用手机的朋友们来说,可能刚刚把手机从无线充电板上拿起来。不过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无线充电技术一直都处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阶段,尽管近几年有不少车企展示过实车无线充电功能,但终究未能在量产车上搭载,更谈不上普及了。

理论上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不仅仅能够极大提高用户用车的体验,更是为未来自动驾驶使用场景无人化的最后一环做好了铺垫。而之所以迟迟未能真正走向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对该技术未能尽早制定统一标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难以规模化、市场化。只有相关标准确定后,行业有可能真正快速发展。

颇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发布的国标中,除了由中电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导,以及电科院、中汽研两个政府部门的参与,还有唯一一家外企参与了国标制定——WiTricity公司。其实WiTricity还曾参与过北美(SAE J2954)和欧洲(ISO 19363、IEC 61980)两大市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的制定。

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这得从无线充电技术本身讲起。

无线充电,起源于迈克尔·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由尼古拉斯·特斯拉发明,直到近10年才真正落地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不过其中无线电波式由于是通过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所以功率与安全性的平衡问题棘手,目前应用较少,这里暂且不提。

(尼古拉斯·特斯拉对全球无线充电的设想)

电磁感应式,简单理解即是变压器的原理,向初级线圈输送电能,使得次级线圈耦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将能量从一端“无线”传输至另一端。

(手机无线充电器原理示意图,图/Real Engineering)

这种方式的原理和硬件要求相对简单,相关标准制定较早,例如我们熟知的Qi无线充电标准是由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充电联盟)制定。所以这类充电技术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其生产成本较低,且经过了市场的考验,较为普及。

缺点则是由于技术原理本身的限制,传输距离太短,随着距离增加,无线充电的损耗会增大,效率降低。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手机离开无线充电板稍远一点,就无法充电的原因。

电磁共振式,简单理解即是电磁感应式的“升级版”,本质上是通过电磁共振的技术,在松耦合情况下,提高电磁感应传输效率,从而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实现较长的传输距离(充电距离、充电面积比电磁感应方式提升10倍以上)。

(2007年MIT教授Marin Soljačić团队展示的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

2007年MIT教授Marin Soljačić团队撰写论文,并展示了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用两个5匝铜线圈作为两端,在两米的距离点亮了60W功率的灯泡,效率约为45%。随后该研究团队就采用项目的名字,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即WiTricity,并以此技术申请了相关专利。

相比于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的特性显然更加符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需求。所以在技术展示公布不久,WiTricity就接到了奥迪、宝马、克莱斯勒、捷豹、日产和丰田抛来的橄榄枝,纷纷表示愿意与其合作。

然而得到资金支持后,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并没有如预期般美好。真正落地的车型寥寥无几,例如2018年宝马展示的530e iPerformance,能够以3.2kW的功率无线输送电能。

在此期间,与之竞争的高通公司曾收购Halo无线充电公司,同样大力发展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也曾宣布将在2018年将无线充电技术搭载于奔驰S550e车型上。然而经过多年发展,高通可能认为消费电子市场更为重要,于是在2019年将关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部门和所有技术专利出售给了WiTricity。

此后,WiTricity包揽了大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专利,并凭借此优势开始在各个地区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

其实专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公司有不少,但是最终或者沦为实验阶段,或是经过市场考察调研,发现这项技术似乎并没有前景,最终放弃,转而奔向消费电子领域无线充电技术。早起就入场的各大车企最后也大多保留着不温不火的态度。

(WattUp公司展示的电磁共振多设备同时充电技术,在一定范围内皆可为设备充电,无须接触式靠近充电源)

无线充电,表面上似乎只解决了“懒”的问题,省去了拿起充电枪插入充电口的过程;但实际上无线充电解决的问题并不止于次,通过无线充电可以将充电规范和接口完全统一化、比之有线充电布局要节省空间、能够解决很多存在充电桩安全问题、可以为自动驾驶出行业务提供完全无人化运营。

当然,无线充电从功率角度讲,样品产品最高也就22kW,与超充动辄100多kW相比的确慢很多;但这并不妨碍在很多场景下的实用便利,例如车辆放在停车场时和回到家停入车库时,无线充电带来的无感化能够真正让车辆“无时无刻”地在充电,丝毫不被“补能”问题担忧。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此多的“先驱”一个个最终放弃,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些优势,而是要相对完善地实现这一切并非那么容易。

除了充电速度无优势之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阻碍市场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从科学论证的角度,电磁共振技术所采用的6.78MHz频段的波长大约在30米,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这些问题的论证还需要大量实验和时间来论证。

不仅如此,之前缺乏的标准制定,导致整个产业无法达到规模化,导致硬件设备的成本相比有线充电要贵很多,这样一来,无论对于个人用户还是公共设施建设,都不划算,也就很难推进。其实即便现在中国制定了相关标准,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完善整个产业,从而循序渐进地降低成本,进而真正被市场接受。

也就是说,对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的处境非常像特斯拉刚刚起步的阶段,相关产业的不成熟,就一定意味着在初期阶段步履维艰。说来也巧,无线充电技术与电动汽车的“坎坷”经历十分相似,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东西,并非什么新技术。然而受到各种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迟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但这些技术一旦得到助力,就会快速释放能量,显露出极强的发展潜力。

量变到质变,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春天”或许真的要来了。

二、什么手机可以用无线充电器

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有:小米9、三星S10系列、小米MIX2S、坚果R1、小米MIX2S、华为Mate20PRO

小米9手机在2019年的2月20日发布,除了高通855芯片之外这款产品在无线充电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小米9手机搭载了全球首款20W无线闪充,这个速度堪比有线快充。

更加重要的是小米9手机通过了WPC无线充电联盟Qi中功率EPP认证,属于国内首家、小米9除了支持更高级的20W无线闪充外,还支持通用的10W无线快充。

使用通过Qi功率EPP 10W认证的第三方无线充电器都可以支持小米9充电。当然了,小米本身也发布了高功率的无线充电宝,性价比也不错。

三星Galaxy S10+最高支持15W的快充,并且支持无线充电以及无线共享充电,即使遇到没电的情况下,通过快充或无线充电也能快速回血。

对于三星来说,其实一直都有旗舰支持无线充电。不过2019年的S10最强旗舰支持无线加速充电2.0、无线共享充电技术。三星无线充电基本上安卓旗舰都开始支持了。

在2018年中只有华为Mate 20 Pro具备了反向无线充电功能,要知道过去一年中能够达到15W无线快充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比三星更早一年华为的手机支持创新无线反向充电技术。4200mAh的电池能够满足长时间的使用,当然也满足了无线反向快充的硬件基础,毕竟自己电池容量小怎么给其他人充电。

作为锤子科技当前最好的一部手机,坚果R1有着高颜值、性能强劲、拍照优秀、支持无线充电等特点,并且有口碑很高的Smartisan OS 6.0系统,体验上十分不错,只不过售价上略高一些。

外观方面,坚果R1采用三窄边框异形全面屏设计,美人尖前置摄像头刘海设计,并且下巴比较窄,屏占比很高。坚果R1背面则为非常简约的玻璃后壳,指纹传感器与Logo合二为一,并采用对称美学设计,整机颜值很高。

配置方面,提供前置2400万和后置2000+1200万双摄像头组合,拍照表现优秀,内置3600mAh容量电池,并支持10W无线充电,运行Smartisan OS 6.0系统。

配备5.99英寸1080P全高清LECD屏幕,搭载目前性能最强的高通骁龙845八核处理器,6+64GB内存起,提供前置500万和后置1200万+1200万双摄像头组合,运行知名的MIUI 9.6系统,可以升级到最新的MIUI10。

随后小米8发布,MIX2S和8属于同价位系列的手机,不过小米8并不支持无线充电,对于喜欢无线充电的朋友,米粉当前也只有MIX2S可选。该机设计虽然没了什么亮点,但性能强悍、拍照优秀,并且支持无线充电,性价比较好。

三、特斯拉在美交付Model Y

财经网汽车讯?ModelY在美正式开启交付。

当地时间3月13日,网友VIv在Twitter发文称,美国犹他州的车主SilverSmith已经收到了银色的ModelY。

据Electrek报道,SilverSmith表示自己身高6英尺4英寸(约1.93米),坐在ModelY的后座上很合适。

SilverSmith还指出,自己的ModelY所配备的是Qi无线充电器。2019年6月,特斯拉为Model3配备了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器,可以与支持Qi标准(无线充电的技术标准)的手机相连,包括iPhone8及以上型号、三星GalaxyS7及以上型号。

发布之初,这款充电器的售价是125美元,只作为Model3的售后产品出售,并不是电动汽车的标配。

财经网汽车向特斯拉发文求证在美交付相关信息,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2019年3月,特斯拉推出第五款量产车型ModelY,售价为3.9万至6万美元,预计于2020年秋季启动交付。据官方介绍,该款纯电动中型SUV与Model3共用同一生产平台,共享75%的零部件,整体设计风格和性能配置也相似。不同点是,ModelY的车身高度和车内空间得到提升,拥有七座的承载能力。

特斯拉表示,ModelY将率先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投产,未来还会扩展至中国、德国生产。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这款车的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认为ModelY的销量可能会超过特斯拉其他车型的总和。

此后,ModelY的交付日程被一再提前。

2019年10月,特斯拉在三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特斯拉的上市计划将从2020年秋季提前至夏季。

2020年1月,特斯拉在四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ModelY已经在本月于弗里蒙特工厂投入生产,并于3月开始交付。

2020年1月7日,马斯克宣布中国制造ModelY项目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启动。

2月,据汽车媒体Electrek报道,特斯拉通过电子邮件确认在3月底前向用户交付ModelY。

3月,特斯拉开始向车主发送通知,将3月15日至30日作为交付窗口。据Electrek后续的报道,特斯拉向消费者发送的交付日期确认信息最早为3月13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