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码照相机的专业术语问题,高分提问
发布时间:2025-05-26 00:59:19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关于数码照相机的专业术语问题,高分提问
柔闪光:闪光灯的英文学名为Flash Light。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在其前面加一层白色遮光照,可以让光线打到被摄对像上的时候没有那么生硬,拍出的照片显现为柔合的,
超解像画“日立制作所开发出了可提高显示屏影像清晰度的“超解像技术”。可将DVD影像(720×480像素)以及数码摄像机录制的SDTV影像转换为近1920×1080像素的影像,精细度远高于微波数字电视等的HDTV影像。对于此次超解像技术的细节,日立制作所没有公布具体的方法,不过是“通过分析输入影像的亮度信号计算出解像度,然后对画面的多个部分同时进行超解像处理”。
超解像变焦:所谓超解像技术:实际就是数码变焦技术,这个很早就使用了;只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明显同提升;在有限的数码变焦下可以利用处理器进行预想插值,使照片达到或接近理想效果。这就是超解像技术!现在最为代表的就是“松下”、卡西欧、其实这个是松下的技术。
变焦:变焦是镜头的另一个重点在变焦能力。所谓的变焦能力包括光学变焦(optical zoom)与数码变焦(digital zoom)两种。两者虽然都有有助于望远拍摄时放大远方物体,但是只有光学变焦可以支持图像主体成像后,增加更多的像素,让主体不但变大,同时也相对更清晰。通常变焦倍数大者越适合用于望远拍摄。光学变焦同传统相机设计一样,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分辨率及画质不会改变。数码变焦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寸裁小,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比较大,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
自动对焦: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因为是相机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TTL式。这种对焦方式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复杂,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成本也较高
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
聚焦: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尽可能会聚于一点的过程。例如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透镜的焦点;在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磁场和电场可使电子流聚焦;雷达利用凹面镜使甚高频聚焦。聚焦是成像的必要条件。
微距:微距摄影是摄影活动中比较大的一类,可以说,绝大多数从事摄影活动的人士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微距摄影。微距摄影并不神秘,但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对这类摄影方式有种不可捉摸的感觉,主要是从事了普通摄影之后,以为微距摄影是一种另类的方式,实际上微距摄影是普通摄影的延伸,它的工作机理与普通摄影是一样的,都要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
超微距:微距和超微距拍照一般都特地装镜头的,可以拍到离镜头很近很近的东西,可以拍出和物体等大(即比例为1:1)的照片。具体楼主看一下百度百科的介绍。
比较适合的是静物摄影,尤其是花卉,拍到花蕊、花瓣等质感细腻的东西时用微距模式拍摄非常有必要。
无穷远:所谓合焦就是找到焦点,比如某物体距离你10米,然后相机自动对焦,使得那个物体最清晰,就合焦了,如果物体距离你很远,比如100米甚至200米,这种一般就认为是距离你无穷远,而无穷远不能合焦,就说明对很远处的东西无法使其清晰。
EV平移:EV=exposure value,亦即曝光值,曝光量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表达了光圈和快
门的互易计算方法。例如:EV=13,代表了1/30sec,f/ 16; 1/15,f/22; 1/125,f/8
...等一系列曝光量相同的光圈/快门组合。EV数值越小,表示曝光量越大。
EV=12,则相当于1/30,F/11,其余类推。
大体来说,测光数值与胶卷感光度相结合,可以计算出EV值,相同的EV,曝光
量不变,而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效果迥然不同。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而
大光圈,则可选择聚焦与主题景物。改变 EV,可以把被摄体置于不同的亮度区。
测光EV值范围和曝光EV值范围是照相机的两个不同的性能参数,但许多人对它们的区别认识不够。
对于有自动测光的相机,还有测光EV值和曝光EV值。
测光EV值范围是关于相机测光表性能的参数,诸如,EV2-16(F2.8,ISO21/100),它指的是测光表在最大光圈为2.8,胶卷感光度为ISO21/100时,照相机上的测光表能够精确提供测光数值的亮度范围。
曝光EV值则指的是照相机快门最长曝光时间(B门除外)配最大光圈至快门最短曝光时间配最小光圈的范围,它反映的是照相机的曝光能力;对于可换镜头的相机来说,由于不同镜头的最大和最小光圈是不定的,它着重指的是快门时间的范围。
现在家庭拍摄时,一般不必考虑这么多,相机都是自动调整的,数码相机可以立即看到拍摄结果。专业摄影就要掌握曝光值。这方面专业知识,可以查相关资料。
例如拍照时镜头焦距为35mm(35mm安全快门为倒数)、ISO为100、快门为1/20s、光圈为2.8,因为达不到安全快门你觉得拍出来有点虚。那么你可以把ISO提高一倍变为200,这时进光量多了要改变快门或光圈来达到曝光准确,所以可以把快门提高到1/40s。如果要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就要把ISO提高,或者购买大光圈的镜头。
用的场合啊,就是你没法用三脚架,又要快门到达一定速度。
ISO当然越低越好啦,通常的单反最低ISO为100(无敌兔可以调到50)。ISO提高后会出现噪点,越高噪点越多,通过降噪可以减少噪点,但细节也相应减少。一般卡片机ISO400已经很难接受了,aps—c画幅的单反在ISO800以下可以接受,全画幅1600可以接受。
Eye-Fi:每天人们拍摄数以百万计的数码照片,其中五分之四的照片永远不会被打印和分享,因为将照片从照相机里导出要花费时间和多步骤操作,这就打消了很多用户的热情。今年夏天,一家名为Eye-Fi的公司将把Wi-Fi无线技术引入数字存储卡领域,生产的无线存储卡(WirelessMemoryCard)使得数码相机等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Eye-Fi提供了一种无须费力的方法,将照片直接从照相机传送到目标主机,可以实现电脑、在线相册、社区网站的即时分享,这是一种从拍摄到分享的全新方式。
二、相机专业术语总结
单反相机是单镜头反光镜相机的简称,指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看到通过镜头的影像的相机结构。在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和镜头之间有一个反光镜,它将光线反射到光学取景器中,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反光镜弹起,使镜头传来的光线到达感光元件。反光镜的运动速度非常快,即使是1/4000秒或1/8000秒的高度快门,取景器被遮挡也只是瞬间而已。
感光元件是拍照成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感光元件面积越大,成像越大,相同条件下,就能够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所以各像素间的干扰也越小,成像质量越好。
焦距简单来说就是相机或者镜头的视野范围,焦距数值越小,能够取景的范围就越广,焦距数值越大,就能像望远镜那样看得更远。
35mm等效焦距介于广角和长焦之间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这类镜头的视角范围和人眼接近,因此用标准镜头拍出来的照片视角感觉最自然。
当焦距小于标头的时候,镜头可以记录更大视角的影像,所以称为广角镜头。
大于标头焦距2倍以上的镜头称为望远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等。
是表征镜头单位时间通光量的单位。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 f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
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
也即我们常说的背景虚化单反的效果。我们常可以看到有的图片只有被摄主体是清晰的,其余都模糊了,这就是景深小的缘故。小的景深常用来突出主体,大光圈就常用来制造小景深效果,如图,大光圈造成小景深,使得只有最近的一朵花是清晰的后面的花变得模糊,突出了主体。
简称是WB。人眼能在自然环境下自动调整,看出白色光线,但相机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在按快门前要先设定好相机的「色温」,让相机平衡色彩温度,使相机看出原本是白色的光线,而这设定的功能则称之为「白平衡设定」,如此才能拍出自然的颜色。
简称是ISO。在数码相机时代,感光度表示的是影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字越高,感光度越高,影像传感器对光线就越敏感。要注意,根据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感光度越高,照片的噪点就越多,画质也就越差。
简称是EV,通常范围是-2~+2。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等。
简称是S。当我们按下快门那一瞬间,阻挡镜头与感光元件的那道门(快门)便会打开让光进来,当光的数量进来的差不多以后,快门会迅速和上,要不然光就会太多造成曝光过度,快门打开与合上的这段时间便叫做快门速度,也称曝光时间。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都在几秒到千分之一秒左右,也有高级些的机器能达到两千四千甚至八千份至一秒,高速快门能帮助摄影师捕捉运动的物体。
当快门速度慢到一定程度时夜可以拍摄一些很特别的照片,例如城市街道上的车流和星轨。
用于晚上拍照,拍照时屏幕会加大光亮度,但照相时会屏幕反应慢且效果不太理想。
光学变焦(Optical Zoom)是物理变焦,它通过可伸缩的镜桶来调节镜片的位置来实现变焦,光学变焦越大,能拍到的景物越远,而且不影响拍照效果。
对比度指指图片中的明暗反差,能让图片看起来黑白分明。
色彩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则较黯淡。
防抖功能分为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两种,现在提到的防抖功能以光学防抖为主。
光学防抖功能通过内置在相机或镜头的陀螺仪感知微小的位移,之后根据位移对镜头中的镜片或相机的影像传感器进行反向移动以抵消位移带来的影响。通过该功能,可以降低手抖造成拍出的照片模糊的几率。
非球面镜片是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片,可以改善镜片边缘部分对光的折射率,使光线尽可能地聚焦于一点,提高镜头成像的锐度。
有时也叫“清晰度”,它是反映图像平面清晰度和图像边缘锐利程度的一个指标。如果将锐度调高,图像平面上的细节对比度也更高,看起来更清楚。
码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量,码率越大,数据的精度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延时摄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
三、关于数码相机里面的英文摄影术语
一、image size:图像大小,即图片的分辨率或像素。
除非储存卡容量特别紧张,一般都设置到最高分辨率。
除非储存卡容量特别紧张,一般都设置到最高图像质量。
曝光补偿中,+1EV表示增加1倍的进光量,相应-1EV减少1倍进光量。
在自动曝光时,拍黑色或深色的物体要降低进光量,拍白色或浅色物体要增加进光量。
4、fluorescent:荧光灯(另一种色温的荧光灯)
白平衡跟色温有关,一般使用AUTO档即可。如果环境光源比较复杂,需要通过白平衡卡,自定议白平衡。
拍风景多用平均测光,拍人物多用中央重点测光,拍小件样品多用点测光。
一般单反相机有多个对焦点,可以通过取景窗看到多个对焦点。
使用中央对焦,就用中间那个对焦点对焦,一般拍静物多用中央对焦点对焦。
也可以选择使用非中间那个对焦点来对焦。
2、aperture priority:光圈优先
程序曝光:根据相机内部设定的程序,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光圈优先:手动设定光圈值,相机会根据测光数据,自动设定快门值。
快门优先:手动设定快门值,相机会根据测光数据,自动设定光圈值。
感光度是感光器(CCD/CMOS)对光的敏感度。
ISO400比ISO200对光的敏感度要高一倍。
一般弱光环境下抓拍,或者弱光环境下手持拍摄,需要使用较高的ISO。
白天、光照充足或有三脚架拍静物,尽量使用较低的ISO值,因为高ISO值噪点比较多。
拍几张对比一下,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
提高色彩饱合度会使画面鲜艳一些,但色彩细节也会丢失。过高的饱合度会使色彩失真。
棕色使画面整泛棕色,通常能使照片有种环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