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一时的全金属手机机身,为什么现在却不见身影
发布时间:2025-05-15 16:00:17 发布人:远客网络
一、曾风靡一时的全金属手机机身,为什么现在却不见身影
1、金属机身的热潮是诺基亚手机和HTC手机带起的。起初的手机都是塑料机身,即便是手机厂商打磨得再好,工艺再出色也难免有些廉价的感觉,而金属机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不管是触感还是外观,都要比塑料机身好的多。甚至苹果公司的iPhone
2、 5也采用了金属机身的设计,以至于很多其他品牌相继模仿,一时间市面上的手机基本都采用了金属机身的设计。
3、不过金属机身会阻隔智能手机的网络信号
4、金属机身的优势很多,例如可塑性强,不存在制作失败的问题,而且机身强度大,耐摔。但是金属机身同样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会阻隔、屏蔽智能手机的网络信号。好在那个时候手机网络通常还是3G信号,对于智能手机要求不高,但是当4G网络普及的时候,如果还想采用金属机身的设计,就要搭配一些更加高级的天线条,例如三星手机的T式三段设计。不过都是治标不治本,毕竟马上5G网络来了,再采用金属机身的设计无疑是死路一条。
5、并且金属机身容易发烫,不支持无线充电
6、金属的导热性能非常好,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说金属机身的手机在长时间看剧或者是游戏以后,都会发热,甚至烫手,使用体验降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会觉得产品有问题,甚至拨打售后支持热线,于是手机厂商们一不做二不休,就直接取消了金属机身的设计。
7、另外就是金属机身的智能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技术,现在快充和无线充电已经普及了,很多品牌的高端旗舰机都搭配了无线充电,但是因为金属机身会将无线电流分散,所以无线充电的效率很差很差,换句话说,如果要使用金属机身设计,那就和无线充电技术无缘了。
8、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采用了玻璃机身的工艺,不管是外观还是触感还是实用性来说,玻璃机身都是未来手机的趋势。唯一的问题就是,因为钢化玻璃的特质,必须一次完成,不可以后期裁剪,制作成本要比金属机身更高一些。
二、商务手机与智能手机的区别~!
作为市场细分的结果,商务手机以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形式出现,所谓商务手机,实际上就是以商务人士为目标市场的产品,在操作界面上力求更加方便快捷。
有一位资身的评论家曾经说过,如果手机连续操作三次都还没找到使用者想要的东西,那它就是失败的,不仅是手机的功能,手机本身操作的灵活性更是手机产品存在的关键。商务手机,自然在商务功能上有更多的要求,电话本的容量要大,信息交流手段要多而且速度高,当然为商务人士度身定作的功能在这里也要有充分的体现。对于这样强大的功能,资源的优化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功能的协调给予才是手机内涵的核心所在。
诚然除了功能以外,商务手机要求沉稳,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对于时尚当头的今天,外观的合理美化成为必须。
什么是智能手机,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简单的“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融合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msumer)的智能手机必将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新方向。
那么智慧型手机呢?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文曲星+手机=智慧型手机”,大家一对比就能知道,掌上电脑和文曲星有着很大的区分,从功能应用上来说,掌上电脑就有着自己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实智能手机和智慧型手机最容易区分的一点就是“是否拥有操作系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成为一部智能手机所必备的几个条件:
1、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发短信等手机应用。
2、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下的CDMA 1X或者3G网络。
3、具备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
4、具备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的扩充。
既然只有具备操作系统的手机才配叫智能手机,那其的操作系统种类又有哪些呢?既然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掌上电脑有关,那它的操作系统也肯定会与掌上电脑有关。Symbian和Windows CE、Palm、Linux依旧是这四大阵营,不过与PDA操作系统中Palm和Windows CE两强争霸的局面不同,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Symbian却抢得了先机,索爱、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松下等公司基本上都采用了Symbian为主的操作系统。
Symbian:Symbian的很像是Windows和Linux的结合体,有着良好的界面,采用内核与界面分离技术,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支持C++,VB和J2ME。兼容性较差。代表机型:诺基亚6600索爱P908西门子SX1
Windows CE:由于微软的强大实力,WINDOWS CE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拥有强大的内建软件,WORD,EXCEL,IE,MSN MESSENGER,OUTLOOK,MediaPlay等,其它系统上的同类软件很难做到如此完善和统一。由于硬件要求极高使价格也高了,耗电还是很比较大,系统稳定性差。代表机型:多普达智能手机系列。
Palm:这种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因此在价格上能很好的控制,耗电量也很小。 PALM由于比较早出现,应用在手机上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同于其它两大系统,PALM显得比较弱小。代表机型:三星SGH-i500Treo 600。
Linux:Linux具有源代码开放、软件授权费用低、应用开发人才资源丰富等优点,便于开发个人和行业应用。起步太晚,没有雄厚的基础。代表机型:摩托罗拉A760,三星i519。
除了这四个操作系统以外,大家是不是还听说过什么S60、S70等操作系统,这些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Symbian的分支,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Symbian OS只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而界面可以由各个厂商自已开发,9210与3650的界面就是不同的,而P908与6600又不相同,6600用的是Series 60界面,P908用的是UIQ界面,这也导至了,因为微小的差别使程序不能通用,就算是9210的Symbian OS 6.0和3650的6.1的程序也大多是不兼容的,原因就是因为界面接口的问题,相信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出台,我们需要等待一些日子了。在不同界面中,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Series 60容易操作,切换任务和关闭任务容易,而UIQ界面上可支持手写操作,功能更多,不过切换和关闭任务比较麻烦。好了,言归正传。下面还是给大家说说如何走出智能手机和智慧型手机选购中的误区。
既然要走出这个误区,首先我们就应该先来认识认识它的真面目。
很多朋友都认为可以手写输入的手机一般都是智能手机。其实不然,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如波导的多易随E859和TCL的E757都具有手写功能,因为没有操作系统,所以我们给它们定义为智慧型手机。反之,多普达535,作为一款智能手机,但是却不支持手写功能,我们总不会也把它看作为智慧型手机吧!所以这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是不是功能越多的手机就是智能手机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CECT的T868内置的功能也非常多,也集成了PIM功能。难道我们也把它看为智能手机吗?举个很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以前386、486电脑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时候,市面上就出现了一款与电脑功能相仿的“小霸王”学习机,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个产品没有,反正笔者自己家里有一台。因为当时涉及电脑的软件非常少,而学习机里内置的学习软件基本上跟电脑软件一样,所以两者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游戏软件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学习机的市场就逐渐萎缩。如果想让学习机跟上电脑软硬件升级的步伐,是十分困难的。
同理,虽然现在许多生产智慧型手机的厂商,可以提供在线升级软件等功能,可是供用户选择的面毕竟很少。因为软件的更新需要手机厂商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如今这个群雄混战的手机市场,新产品的上市时间才是手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
反过来说,智能手机的功能就一定很丰富。为什么呢?因为其自身的操作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Symbian和Windows CE、Palm、Linux这四个操作系统相对应的智能手机都会在网上找到相当可观的免费资源。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如何区分智能手机和智慧型手机心里有个谱了吧!不过从价格上来看,智能手机的报价明显比智慧型手机高出一截,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嘛。在这里提醒想购买此类型手机的读者注意,再购买手机之前,需考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手机,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不要被手机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三、双摄全金属国民旗舰手机 红米Pro评测
【IT168评测】当一个人喜欢你是一种幸福,当一亿人喜欢你则是一种责任。本月中旬雷军宣布红米手机累计销量超过1.1亿台,纵观整个手机历史,能够做到系列过亿、甚至单品过亿的厂商也屈指可数:诺基亚、摩托、三星、苹果。还记得三年前,雷军在金山公司的发布间和QQ空间联手发布红米手机,深受触动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业内给红米冠以“血米”的称号,认为雷军的疯狂行为将会“血洗”整个千元机市场。但想必当年的雷军也没有想到曾经被媒体冠以“性价比神器”、“想给父母买一个却买不到”的红米手机时隔三年会成为累计销量1.1亿台的国民手机。通过TalkingData和MIUI给出的16年4月份用户偏爱APP统计对比来看,红米用户的需求和大众需求高度吻合,国民手机的称号名符其实。单纯的性价比能否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是否能够撑得起国民手机的大旗,是需要雷军思考的问题。三年后,小米再次发布红米Pro,能否再像三年前从新洗牌大众手机市场?红米Pro究竟Pro在哪里?看完这篇评测你就会明白。
5.5英寸OLED屏幕 1920x1080像素、2.5D弧度玻璃
151.1mm(高)*76.2(宽)*8.15mm(厚)
标准版Helio X20十核2.1GHz高配/顶配版 Helio X25十核2.5GHz
全网通2.0支持移动联通电信4G/3G/2G网络双卡双待
标准版:3GB RAM 32GB ROM高配版:3GB RAM 64GB ROM顶配版:4GB RAM 128GB ROM
主摄像头:1300万像素索尼IMX258
副摄像头:500万像素三星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
支持nano-SIM卡/Micro-SIM卡&Micro-SD卡拓展
一体化CNC切削全金属机身拉丝抛光工艺
前置按压指纹/蓝牙4.2/三星定位/红外发射器/霍尔磁力感应器等
配置方面,红米Pro采用了今年联发科旗舰SoC——Helio X25和4+128的存储配置,首次将旗舰机的硬件配置放在红米系列产品上。并且红米Pro上还有这多项第一:小米史上第一款双镜头手机、小米史上第一款OLED屏幕手机、小米史上第一款CNC一体化金属机身手机等等如此多项第一集于一身,恍惚间让笔者有种这不是红米而是小米的错觉。从简单的配置表上我们能暴力的认为:小米对于国民手机思考后的答案绝不简单是之前的性价比,要在极致性能、屏幕体验、手感体验、拍照体验等等方面都有突破才能称得上“国民”。究竟红米Pro体验如何?我们一同抽丝剥茧。
外观工业设计方面,红米Pro分为金色、灰色、银白三种颜色。整体采用了圆角矩形的常规设计风格,并没有应用什么激进的设计语言。看上去和之前的红米系列机型并没有太多不同的感觉。但通过几组数据你就能明白红米Pro相比于前作设计师还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做出了改变:红米Pro在电池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红米Note3薄5.8%。红米Pro相比红米Note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高了1mm。红米Pro和红米Note3均采用金属材质但重量增加10g。这些数据背后有着什么样设计的改变呢?
此次红米Pro搭载了前置按压式指纹识别。很多消费者认为手机前置指纹和后置指纹只是不同厂商的不同选择,并没有优劣之分。其实不然,手机正面底部通常是各种射频信号的聚集地,并且还承载着屏幕软性印刷电路板、主板连接线等部件,空间本就寸土寸金,如果想在底部再增加指纹识别模块是十分考验厂商对天线信号优化的。并且相比于虚拟按键,实体指纹识别按键需要更大的空间已提升手感,所以最终红米Pro相比前作增长了1mm。红米Pro的指纹识别区域相比小米5要更宽,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在文章后面,我们还会单独讲解OLED屏幕体验如何,这里我们介绍下红米Pro首次搭载的OLED屏幕在设计方面带来的差异——薄。前面我们提到,红米Pro搭载同样容量电池却比红米Note3薄5.8%,这就是OLED屏幕带来的好处,由于OLED屏幕自发光和结构简单的特性,相比传统LCD屏幕在色彩鲜艳的同时,也更加轻薄,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轻薄手机都采用OLED屏幕的重要原因。当然红米Pro首次搭载OLED屏还有很多重要原因。我们屏幕体验部分为您详细解读。
红米Pro相比红米Note3同样采用金属机身,但重量增加了10g,这10g并不只是多了一颗摄像头的缘故,更多的原因在于红米Pro是小米首次采用CNC一体化金属机身。目前上至5000元以上的iPhone、下至千元机都开始使用金属机身,但不同金属机身工艺会产生不同的手感,当然成本也不尽相同。文章的这一阶段,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红米Pro使用的CNC一体化金属机身,顺便科普下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金属手机工艺。
CNC切削工艺也是此次红米Pro采用的金属机身工艺,为何目前只有CNC才是真正一体化金属机身的解决方案?原因就在于整个机身背部是通过数控机床从一整块航空铝材上一点点切削完成的。其中大致分为以下几步:CNC切割加工、注塑、抛光打磨和阳极氧化。以红米Pro为例,从一块航空铝合金材料到CNC切割加工再到注塑到基本成型就将花费数小时时间,这还不包括抛光打磨和金属拉丝的时间。以上几个关键步骤,笔者也在这里为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
第一:CNC切割加工,红米Pro是小米历史上首次采用CNC一体化金属机身加工技术的产品。和非一体式金属机身相比,一体式金属机身需要为了走线和主板芯片预先雕刻出很多位置,并且还要求误差尽可能的小,从而不会出现缝隙等现象。第二笔者想说一下阳极氧化:红米Pro誓要将金属的本色展现给大家。从而在抛光打磨出拉丝纹理后,进行了Anodizing的步骤,也就是阳极氧化。并且在进行拉丝处理后,再次使用抛光机将金属的本源面貌展现给大家。最终形成手感非常棒、看起来非常漂亮的表面。
相比之下,目前业界金属手机工艺常见的还有压铸式、冲压式两种。压铸工艺由于工艺简单、精度不高、容易出现气孔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加工一体成型金属件的领域。例如我们常见的扳手、钳子等就是压铸工艺的代表产物。不得不说魅族将压铸工艺大面积引入千元机中,有点讨巧的意味,也的确直接拉低了金属手机的成本,但前面我们讲到压铸工艺精度不高,无法进行表面的后期复杂处理,所以以魅蓝为例,金属机身也采用了表面喷涂厚漆+关键部位加入大面积塑料的金属机身设计。换句话说压铸工艺的金属手机虽然成本低廉,但也是目前三种金属手机中体验最差的一种。
而冲压式相比于前面我们提到的压铸方式相比,有薄、匀、轻、强的特点。但也是因为“薄”的特性,冲压工艺用在智能手机上更多的是“三段式”背部机身设计。因为超薄的金属厚度无法做到CNC切削凹槽注塑天线,只能通过顶部和底部的塑料材质保证天线信号的溢出。虽然达到了金属机身的效果,但总体来讲只是将背部用薄薄的一层金属板包裹,并无能够达到真正的一体化金属机身。这也是为何高端旗舰手机均不采用冲压工艺的原因(华为Mate7除外)。
"红米Pro为何选用OLED屏?显示效果究竟如何?
16年来,越来越多的旗舰机开始更多的采用OLED屏幕,甚至一直是IPS屏幕忠实拥趸的苹果传闻也即将在iPhone新机上采用OLED屏幕。在OLED屏幕开始抢占高端机市场的同时,红米Pro更是出人意料的将1080P级别的OLED屏幕带入了千元机领域。为何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亲睐OLED屏幕?OLED屏幕跟我们所说的IPS屏、全贴合屏有啥关系?红米Pro上的OLED屏效果如何?文章这一部分我们为您详细解读。
在文章一开始,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AMOLED屏幕。从字面意义上来讲AMOLED可分解为AM+OLED。其中OLED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而AM则是Active Matrix的缩写,意为主动驱动式。当然也有PM意为被动驱动式。所以AMOLED屏幕就是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虽然AMOLED和PMOLED均为OLED的分支,但由于本身特性所限,市面上销售的OLED屏幕智能手机、电视等设备均采用AMOLED。那AMOLED和IPS、全贴合这些名词又有什么关系呢?
时下手机屏幕种类纷繁复杂,TFT、IPS、AMOLED屏幕等等的名词搞得我们头昏脑涨。要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屏幕目前还要属IPS屏幕。其实IPS屏幕是TFT屏幕的一个高端变种。别看屏幕看起来很薄,但是内部做工远没有我们想的简单。以IPS屏幕为例,和TFT屏幕相同,IPS屏幕主要构成部分为背光板、横向偏光板、玻璃基质、电极、TFT开关、导向膜、液晶、电极、玻璃基质、彩色滤光片、纵向偏光板等等组成。可想而知液晶屏幕短短几年发展后,技术革新速度之快,能将这么多层融合到大约2mm以内。而IPS则是In-Plane Switching的缩写,意为平面内转换,其实说的仅仅是屏幕液晶层的转换方式。而TFT屏幕和IPS屏幕之间最大的不同也就在于液晶层的转换方式不同。IPS屏幕显示的工作原理大致为背光板始终发射白色光源,通过电极和TFT开关电压差控制中间玻璃基质内的液晶层发生偏转,使背光板的白色光源渗透到彩色滤光片上最终成像。
再来回过头来说说AMOLED屏幕,前面我们说到AMOLED屏幕的意思是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由于自发光的特性,所以AMOLED屏幕相比于IPS屏幕结构上看似要简单很多。分为电极、有机自发光二极管、TFT开关、用来阻隔外界光源对屏幕影响的偏光片等。由于结构上的不同,就导致了AMOLED屏幕和IPS屏幕在显示方式上完全不同。AMOLED是通过电极和TFT薄膜开关之间的电压差控制每一个自发光的次像素发光二极管。通俗点说就是AMOLED屏幕你看到的颜色是真正屏幕的颜色,而IPS屏幕看到的颜色则是光透过彩色滤光片产生的颜色。
而我们时下常说的in-cell、on-cell、OGS、pixeleyes等等的又是什么呢?以上我们说的名词并不是屏幕名词,而是屏幕触控层和屏幕之间如何衔接的名词,也就是时下全贴合的几种说法,例如in-cell就是将触控层也液晶层做到一起,而OGS则是将触控层和屏幕保护玻璃粘合到一起。总之这些名词和我们前面说的AMOLED/IPS等不是一个领域的,也就是说一块屏幕既可能是on-cell屏,有可能是AMOLED屏幕。当然,关于屏幕还有很多很多名词,厂商在手机发布会上讲到的名词仅仅是屏幕显示技术中的冰山一角。例如目前讲到的单晶硅、多晶硅、低温多晶硅、高温多晶硅、IGZO等等则是形容玻璃基板材质的名词,不同材质的玻璃基板可以导致不同的电子迁移率,能够影响到屏幕最终的显示效果等。
简单来讲, AMOLED屏幕就是能够自发光,并且屏幕构造较为简单的一种屏幕,而IPS屏幕则是需要背光、屏幕构造较为复杂的一种屏幕。
前面我们提到进入16年,越来越多的旗舰机型开始采用AMOLED屏幕,AMOLED屏幕再也不是三星高端系列的专属,甚至传闻iPhone7也将使用AMOLED屏幕。此次红米Pro又首次将1080P级别的AMOLED屏带入到千元领域,为何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亲睐AMOLED呢?其相比目前市场占有率更高的IPS屏幕有何优势呢?
由于结构特性,AMOLED屏幕有着IPS屏幕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更为轻薄。文章第一部分,我们就简单介绍了IPS屏幕和AMOLED屏幕的构成。可以看到单纯从构成角度来看,AMOLED屏幕更简单,层数更少,也导致了AMOLED屏幕更薄,对于追求极致纤薄和超长续航的时下智能手机来讲,如果厚度上能降低0.5mm,那将是一个不小的飞跃。并且AMOLED屏幕能够更好的适配in-cell和on-cell技术,从而将轻薄的特性进一步发挥。以红米Pro为例,其搭载了能量密度为超过600Wh/h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仅因采用更薄的AMOLED屏幕就能在相同的厚度上将电池容量提升上百mAh。通常情况下千元机对于续航的做法有两种:1.安一块差不多的电池,在产品卖点上不凸显长续航。2.直接增大机身厚度安放超大体积电池。而红米Pro则采用了高能量密度+超薄元器件厚度节省内部空间的做法提升电池容量,之前这样的做法一般仅存在于旗舰系列手机上。小米开始在千元机上注重这些微小的细节,未来的千元机越来越不好做啊。
由于自发光的原理,并且也没有了垂直偏光片的限制,AMOLED屏幕先天的可视角度就非常高。而IPS屏由于偏光片的限制,无法达到全视角,即使是LG最顶级的IPS屏幕也只能生成达到178°的可视角度。并且IPS屏幕容易出现“死亡对角线”的情况,即视角在屏幕对角线位置上可视角度极具下降的情况出现。并且还是由于自发光的原因,AMOLED屏幕响应速度相较IPS要快得多,IPS屏幕由于需要通过电压差控制液晶层发生规律偏移,虽然目前液晶性能已经很好,在平日使用起来不会感觉有任何差别,但在寒冷的冬天,IPS屏幕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拖影现象,原因就是在于液晶层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而AMOLED屏幕则能够保证屏幕显示速度的一致性。
AMOLED屏幕最大的好处还在于色域广、对比度高。由于IPS屏幕的颜色是背光板光源经过层层过滤后透过彩色滤光片后得到的,经过层层渗透的光源即使后期如何努力调教色彩和色域到不能做到完全准确。而AMOLED屏幕由于次像素自发光,仅需要调节每个次像素颜色准确性即可保证画面色彩准确性和色域准确性,这也是为何AMOLED屏幕动辄能达到110%甚至更高的NTSC色域。至于高对比度更好理解,AMOLED屏幕能做到次像素级别的显示管控,即图像黑色部分屏幕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对比度理论上可以达到上万比一。
AMOLED屏幕的好处还远远不止于此。例如可以根据特性做低功耗熄屏显示、更换塑料基底做柔性屏幕等等。以上种种原因也造成了时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亲睐AMOLED屏幕。关于AMOLED屏幕除了成本相比IPS屏幕要高很多之外,坊间还有着对它的种种怀疑,例如Pentile排列、偏色等等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前面听了笔者讲的AMOLED屏幕这么多优点,接下来我也给大家科普下这些所谓AMOLED屏幕的弊端。
说到AMOLED屏幕,就不得不提到Pentile的排列方式。简单来讲,Pentile排列方式是相对于RGB排列方式而言的。标准RGB排列方式意为红、绿、蓝三原色相隔排列构成一个像素。而Pentile的次像素可以看做为两个,红绿和蓝绿。追其根本,Pentile是一种通过相邻像素公用子像素的方式,减少子像素个数,从而达到以低分辨率去模拟高分辨率的效果。优点是同样亮度下视觉亮度更高,以及成本更低,但缺点也不言而喻,一旦需要显示精细内容的时候,Pentile的本质就会显露无遗,清晰度会大幅下降,导致小号字体无法清晰显示;而为了弥补色彩问题,所以在Pentile技术下显示色彩分割区的时候,分割线会产生两倍于实际像素点距的锯齿状纹路,也就是会产生锯齿状边缘。最后一点就是只要显示的内容不是白色,就会出现两倍于点距的网格状斑点。所以说,Pentile技术的显示屏必须需要拥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才可以弥补由于会产生两倍点距纹理带来的视觉效果下降。
之所以采用Pentile排列方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次像素发光寿命不同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蓝色次像素发光寿命很短,不得不将蓝色次像素面积增大,而现有的技术又不能减小次像素和次像素之间的缝隙,故Pentile排列方式孕育而生。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目前1080P屏幕、2K分辨率屏幕等等的加入,Pentile排列方式在显示效果方面的劣势也没有那么明显了。
其实使用过和关注过AMOLED屏幕的用户对这块屏幕的色彩都深有体会或者有所耳闻。其实关于手机屏幕的色彩其实也算的上手机厂商的一种策略。这和每款手机都会采用很漂亮的出厂壁纸意思相同,颜色更加鲜艳的屏幕往往能够在第一眼上就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前面我们说过AMOLED屏幕由于先天优势在于色域比IPS屏幕要广。但是我们现在在手机屏幕上看到的更多的是sRGB色域的网页、图片、视频等等。AMOLED屏幕的超广色域在较窄的sRGB色域上无法施展的淋漓极致。起初三星就将屏幕调教的十分鲜艳,鲜艳的有些“假”了,虽然能在第一眼上让消费者十分喜欢,但久而久之确实会出现在很多鲜艳颜色的场景中视觉疲劳。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AMOLED屏幕手机逐渐问世,大家对于屏幕的调教方式也显得不是那么激进。以红米Pro为例,调教以准确还原为第一要务。但随着大家对于画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就得将来无论是网页、图片、视频等等的内容源也很有可能采用更广的色域标准。届时AMOLED屏幕的能力将被进一步放大。
2016年3月16日,联发科在深圳发布了HelioX20/X25处理器。作为全球首款十核处理器,Helio X20/X25承载着MTK芯片冲击中高端智能机市场的“宏愿”,它也是目前核心数最多的移动处理器。2016年7月27日,小米在北京发布红米Pro,作为高端系列的红米手机,小米几乎将最好的配置都给了这款手机:双摄像头、全金属机身、OLED屏幕、前置指纹识别,当然还有HelioX20/X25十核处理器。红米Pro在它的加持下究竟表现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下。
Helio X20/X25芯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十核设计,成为目前核心数最多的移动处理器。此外该芯片还采用20nm HPM工艺制造,集成Mali-T880MP4图形处理器,内置全球全模调制解调器(全网通),全面支持4G网络,无疑又是一款高性价比的平民旗舰芯片。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X20/X25的区别,联发科Helio X20的数字型号为MT6797,Helio X25的数字型号为MT6797T,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频率不同。Helio X25将处理器主频提升至2.5GHz,图形处理器主频也进一步提升至850MHz,至于内部设计和功能完全一致,可以理解为一款芯片的标准版和高频版。
关于联发科Helio X20的十核我们也有必要解释下,从内部来看Helio X20实际上是使用了Tri-Cluster(三丛集的处理器簇),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三个线路混搭组成了十核。在这三个处理器簇之中,包含了一组高性能的A72双核处理器(最高2.5GHz),一组平衡性能和功耗的A53四核处理器(2.0GHz),一组低功耗的A53四核处理器(1.4GHz),而为了让这样的三簇处理器正常运行,联发科还研发了一个定制的互联IP,并将之称为“联发科连贯系统互联”(MCSI)。所以实际上Helio X20的处理器是2xA72 4xA53 4xA53的互联模式,达到十核数量的概念。
而联发科这样组合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分配处理器性能,同时也让电池续航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性能也得以最大化。
根据现有的跑分成绩来看,Helio X20在多核性能方面也占尽优势,例如它在GeekBench下的单核性能已经达到2100分左右,而多核性能的跑分部分情况下更是高达7000分,甚至比高通骁龙820都高出不少,而从安兔兔5.6.0的跑分也可以看到,其基本和华为最高端的麒麟950处理器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令人再次感叹联发科系列新品在性能上的高性价比表现。
除了性能结构上的特殊设计外,联发科Helio X20在多媒体方面也带来了不俗的表现。首先是相机部分支持双镜头设计,并且还升级了双ISP,能实现最高3200万像素的拍摄。此外还包括光学变焦、3D深度引擎(景深)、多重模式降噪引擎、硬件去马赛克等,拍照质量比以往更进一步。它为红米Pro的双摄像头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形性能方面,Helio X20/X25采用新一代GPU图形芯片Mali-T880,其性能是Mali-T760的1.8倍之多,功耗还降低了40%。
从两者的架构图来看,Mali-T880和Mali-T760几乎一致,同样最多可以配置16个着色器核心,L2二级缓存大小均为最大2MB。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Mali-T880采用了全新的16nm FinFET工艺制程。
从具体参数上来看,Mali-T880最高主频可以去到850MHz,而现有的28nm HPM工艺的Mali-T760则只有650MHz;三角形输出率方面,Mali-T880能够达到1700Mtri/s,是Mali-T760 1300Mtri/s的1.3倍多;像素填充率方面,Mali-T880可以达到13.6Gpix/s,而Mali-T760为10.4Gpix/s。频率虽然有所提升,但得益于架构的升级,因此功耗反而降低了40%。
通过我们日常的使用体验,红米Pro无论是运行最新的MIUI 8系统还是最新3D游戏大作(真实赛车3、NBA2K16)均非常流畅。其作为红米系列手机的高端产品,在联发科HelioX20/X25十核处理器的加持下,其性能已经不输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旗舰手机,甚至还有所超越。
打从我们记事儿以来,每个人有两只眼睛,家里的小狗有两只眼睛,动物园的熊猫有两只眼睛,好像所有的动物配备一双慧眼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天生好奇的我们却很少问起双眼的由来。其实双眼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一些动物为了更好的躲避危险、迅速捕捉猎物从而进化出视野更好的双眼,而未能进化的物种则逐渐淘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了我们最完美的成像机制,这种成像机制也逐渐被手机厂商所使用,也就是目前逐步兴起的双摄手机。27日刚刚发布的红米Pro更是将双摄手机的价格拉入到千元级别,号称国民手机的红米系列最新机将双摄功能纳入其中是否也释放出双摄将会成为未来手机标配的信号?双摄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不一样的用户体验呢?今天我们就来详解一下红米Pro的双摄像头。
"双摄像头原理不复杂不是高价的代名词
红米Pro搭载的双摄像头工作原理和人眼如出一辙——三角定位。通过双摄之间固定的距离,双摄和对焦景物之间不同的角度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算法快速识别并记录取景框内不同景物的不同焦距。通过三角定位不仅能够协同红米Pro固有的相位对焦一起提升相机的对焦速度,还真正实现了拍摄一张具有空间信息的照片,让照片更加“立体”。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只睁开一只眼睛的时候,想看清近处物体需要有个比较漫长的“对焦”时间,当两只眼睛同时睁开,瞬间就能看清近在眼前的物体,这就是双目三角定位带来的直观好处,对于手机来讲也是一样。我们解释了双摄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以现有手机领域的技术完全有能力实现硬件普及。
硬件容易普及,但双摄最终成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镜头选择、软件优化,还和双摄间距有很大关系。前面两点很好理解,至于双摄间距是如何影响到最终成像画质呢?双摄间距其实就等同于人双眼的瞳距,瞳距越小就更容易“对眼”,对于近物的对焦就越有利,但对于远处物体的焦距识别就并不是那么准确了,而瞳距越大则效果相反。双摄间距就等同于人眼的瞳距,目前市面上双摄手机很多,但各家双摄间距不同。红米Pro选择了较大的间距,配合背景虚化算法主要解决0.5米到2.5米之间物体的背景虚化。市面上更多的小间距双摄仅能解决0.3米到1米主体物体的背景虚化,不仅可用焦距短并且这个焦距范围内的物体完全可以使用单摄像头微距拍摄实现背景自然虚化。
"采用双摄的红米Pro有哪些拍照新玩法?
红米Pro相比于普通单摄像头手机拥有了先拍照后对焦、大光圈、背景艺术化效果等功能。这些功能基于相同的原理。当开启先拍照后对焦功能后,双摄同时打开,不仅会对主物体进行对焦,还会对取景框中各个物体进行焦距识别。从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对焦主物体的样张,还将样张中每一个点位上的景物都进行了焦距的量化。这样就可以通过调用画面每一点的焦距信息实现再对焦、背景虚化、背景艺术化等效果。这也使得双摄像头相比于单摄像头在后期软件优化方面有着更多的潜能。
通过体验,我们了解了双摄像头相比于单摄像头在对焦、成像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也需要硬件做工的过硬。而聚焦在红米Pro这款产品上,相比于竞品,红米Pro最大的优势在于色彩的还原准确和日间光线强度一般情况下的画面亮度。可以说目前1500元价位段手机中,红米Pro的拍照实力的确是最强大。但是红米Pro在夜景方面效果仍有待提升,希望小米能够通过后期的软件升级进行改进。
聚焦产品来说,红米Pro一共有四大核心卖点:双摄像头、OLED屏幕、Helio X25十核处理器、CNC一体化金属机身设计。这其中双摄像头和OLED屏幕都是小米首次搭载。与其说是要配合红米Pro的命名使其更加Pro,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想必是小米用红米Pro试水这两项技术后,在今后的小米系列旗舰机上大放异彩。
除去产品,红米Pro的1499元到1999元跨度的定价,即使是消费者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小米开始主攻线下市场渠道。未来红米会分为红米、红米Note、红米Pro三大产品线,前两者仍旧以线上销售为主,而红米Pro的定价则为线下留出了更多的可能。小米进军线下已经是既定的战略,而从近期红米Pro、红米3S等机型的推出可以看出小米在线下渠道的战略并不是简单的提升产品单价,而是拓宽产品下,推出一些更加适合线下渠道市场的产品。红米Pro被小米成为国民旗舰手机也是小米想在红米Pro这款产品上向市场表示一个全新的信号:三年前,红米血洗了千元机市场,三年后,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千元机仅为性价比的代名词了。如何能给千元机赋予更多的含义?红米Pro用更好的手感、更鲜艳的屏幕、功能更多的拍照给出了答案。而如何检验小米重新定义的千元机是否正确呢?我们一同等待市场的反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