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教程

2021世界手机销量排名前十名

发布时间:2025-05-15 08:51:57    发布人:远客网络

2021世界手机销量排名前十名

一、2021世界手机销量排名前十名

2021世界手机销量排名前十名如下:

Counterpoint发布了2021年全球销量最高TOP 10名单,其中,iPhone12销量稳居第一,iPhone12 Pro Max则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且,销量排名前五均为苹果手机,第六是三星Galaxy A12,国产品牌小米则凭借着Redmi 9A位列第7。

数据显示,2021年排名前五的型号均来自苹果,2021年苹果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总收入的44%。iPhone12是最畅销的型号,其次是iPhone12ProMax、iPhone13、iPhone12Pro和iPhone11,其中前三名的型号为苹果贡献了总销售额的41%收入来源。

强大而忠诚的iOS用户群对5G升级的迫切需求以及运营商的推动引领了iPhone12系列的销量,iPhone12和13系列的高需求帮助苹果的整体平均销售价格增长了14%。此外,iPhone12系列的延迟推出将一些假日季节的需求转移到了2021年的头几个月。

二、2021年全球手机畅销榜单出炉,你看懂了吗

提到市场调查机构Omedia,可能很多朋友不是那么熟悉,但如果你经常关注手机行业,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看过他们出品的销量统计报告。比如说就在日前,Omedia方面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同时还公布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畅销榜单的前10名统计结果。

看到这份榜单后,相信绝大多数朋友的第一反应会是“苹果真厉害”。的确,在整个2021年全球最热销的10款智能手机中,苹果足足占据了其中7个席位,比去年又多了2个。相比之下,仅有2席的三星和仅有1席的小米,多少显得有点寒碜。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iPhone家族的热销,那可能说明你还没有充分挖掘出这份榜单的信息量。既然如此,我们三易生活今天就来带大家仔细品一品这张表格中,那些被隐藏起来、而且十分有趣的信息。

一个便宜三个爱?旗舰级产品反而更受欢迎

首先,我们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张表格里的数据基本构成。除了前几列的排名、型号、出品厂商都能看得懂外,最后两列数据则分别是全球销量,以及很关键的一个数据——全球平均价格。

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了。首先按照这些价格,可以将整个表格中的所有机型分为四类,分别是平均售价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6元)以下、100-2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6元-1272元)、600-1000美元(约合3816元-6361元),以及1100-1400元(约合6997-8905元)四个档位。

而这四个价位段机型分别占据整个榜单的比例,则分别是100美元以下9%、100-200美元为23.53%、600-1000美元高达36.99%,以及1100-1400美元是30.48%。

这样一统计后,一个有趣的结论就出现了。在2021年全球销量前十的智能手机中,折合人民币3800-6300元档位的高端产品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7000--9000元的顶级旗舰机型。而相比之下,千元乃至百元级的入门级机型虽然也有上榜,但总的销量份额要远低于高端产品。说得更直白点,也就是从全球销量来看,绝大多数消费者在2021年都更偏爱“更贵的手机”。

“主流价位”存在感缺失?这并不令人惊讶

其次,就是以上文总结出的几个价位段切入还会发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从1500元-3800元的这个档位中,没有机型进入了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十。但众所周知的是,这个价位段在国内市场中反而往往是市场争夺更激烈、也往往被更多消费者所关注的“主流价位”。

今年大红大紫的天玑8100,性能其实已经接近去年的骁龙888

为什么“主流价位”在实际销量上反而不“主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出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情况上。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主控性能目前几乎是一年一换代,即便是再怎么高端的旗舰SoC,一两年后往往也就与当时的中端产品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不如了。

但相比之下,屏幕、摄像头、扬声器,乃至机身材料的技术进步速度,就没有那么快了。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一款2019年的顶级旗舰机型所配备的影像方案,到2022年可能依然没有任何中端、甚至高端机型能用得起;而一款2020年的顶级旗舰机型所使用的屏幕,到了2022年也大概率可以“吊打”几乎所有2000-4000元价位机型的显示效果。

如此一来,对于那些注重使用体验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抉择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是以“主流价位”买一台手机,享受一两年的高性能,但同时在影像、显示等方面一直受憋屈,还是多花些钱一步到位买旗舰,在性能不再领先后,依然可以在看剧、听歌、拍照时候有更出色的体验呢?

实测iPhone 11升级iOS15之后,性能还有较为明显上涨

更不要说,产品的价位不仅包含了研发、生产成本,其实也覆盖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因此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厂商对于自家“顶级旗舰”往往会给予三年、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系统更新维护周期,但往往对于中端和入门机型的更新、维护会不那么“上心”。说白了,付的钱不一样,享受的服务当然也就不同。

旗舰手机如何选最划算?榜单其实也告诉你了

明白了为什么全球消费者反而更偏好旗舰机型,而非入门级或者“主流价位性能机”的原因后,我们接下来就要给大家挖掘这份榜单的最后一个隐藏信息了。那就是关于旗舰手机如何选择,才会更“划算”。

首先如果你的预算确实比较有限,但是又不甘心买单纯只有“高性能”,别的都“不太行”的中端机,那么两代之前的“中杯”旗舰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在这份榜单中,两代以前的iPhone 11就成为了同价位段中销量不错的机型,甚至仅次于iPhone 12和iPhone 13。

毕竟从市场规律来看,一方面“中杯”旗舰机本身发布时的价格就不会太高,并且在经过了两年的市场变迁后,它们的入手价格往往其实已经可以下探到接近主流的水准,但同时本身不差的性能水准(尤其是对于iPhone来说)、出色的屏幕和影像设计,再加上持续的系统更新,都会使得这些上上代旗舰入门款机型依然具备不过时的使用价值,甚至在综合体验上胜过同时期的中端新机。

当然,如果预算相对更充裕一些,但又希望更为理性的消费,那么选择前一代的旗舰“超大杯”,则可能是兼顾性价比与极致体验的最佳方案。毕竟与两代以前的“中杯”相比,一代以前的“超大杯”一方面会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即便面对最新机型也未见得会落于下风。

不仅如此,从产品的品质可靠性来考虑,前一代顶级旗舰在发布一年后未必就已经停产,这意味着消费者其实依然还能买到全新出厂的产品,但同时又能享受到几乎没什么“水分”的价格,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对,确实是最具性价比、你没看错)的选择之一。

三、世界手机排名前十名

手机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真我、摩托罗拉移动(联想)、华为、传音、荣耀。

三星电子是一家韩国公司,是三星集团的子公司。三星是2022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手机品牌。这个流行的手机品牌通过制造创新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在手机业界创造了巨大成就。这个品牌现在处于其他品牌的领先地位,对韩国的GDP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iPhone于1976年创立,如今以其经典的iPhone闻名。对于想要过上昂贵奢华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iPhone现在处于手机品牌的首位,苹果的许多竞争对手试图模仿其功能,有时甚至采取降价机制来获得市场份额,但这并不能阻止苹果拥有的庞大客户群。

小米是顶级智能手机品牌,它的全球知名度并非一日之功。该品牌是在“一石二鸟”战略下建立的,主要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营销品牌。小米之所以能够创造品牌价值,是因为专注于技术的持续创新。由于其广泛的广告和营销策略,它还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

总部位于中国的OPPO手机品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公司之一。除了只生产智能手机之外,OPPO还通过提供卓越的手机摄像头技术而位居榜首,年轻一代确实渴望这个品牌拥有丰富和高功能配置的手机,它的传感器、硬件在中度或大量使用时不会迅速升温。

VIVO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配件、软件和在线服务制造商。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智能手机公司。凭借其广泛的移动范围在全球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该品牌因其高科技型号和配置而成为顶级手机品牌之一。

Realme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顶级手机品牌中享有盛誉。Realme由同时拥有VIVO和OPPO的步步高电子所有,开始其作为Oppo子品牌,但自2018年以来,它是一个独立品牌,自成立以来拥有20多个品牌组合,Realme的产品线中还有电视、耳机、智能手表。

联想于1984年在中国首都成立,2012年进入手机行业。多年来,联想业务遍及全球约160个国家,已成长为全球顶级移动公司之一,该品牌通过其具有高端技术的安卓手机在新一代中创造了渐进式提升,打造了智能价格、功能、摄像头、排名、规格等全套智能手机。

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总部设在中国。华为是2021年流行的全球顶级手机品牌之一。华为智能手机拥有出色的相机、精美的设计、高性能的处理器和超乎想象的规格。它的应用程序的超快速运行、快速充电和美妙的外观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传音一直是非洲市场最大的品牌之一,但现在它也是印度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像Itel这样的Transsion品牌真正占领了功能手机市场,并且还在市场上推出了ItelVision系列和TechnoSpark等品牌的智能手机。

荣耀是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成立于2013年。它是最受欢迎的科技品牌之一,现在是制造智能手机的领导者。荣耀公司拥有最先进的研发中心之一,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的强大员工队伍。该品牌业务遍及全球,其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