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教程

linux驱动和android有区别吗

发布时间:2025-05-11 22:27:54    发布人:远客网络

linux驱动和android有区别吗

一、linux驱动和android有区别吗

大家都知道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也曾经和Linux基金会因为内核问题产生过分歧,本文将开始对Android的内核进行剖析,主要介绍Android和Linux之间的关系,后续还会讲到Android系统在Linux系统之上扩展的部分功能和驱动。

虽然Android基于Linux内核,但是它与Linux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Android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所特有的驱动程序。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android是否能称为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呢?至少我自己认为不算是,它最多算作一个新的应用程序罢了。

成熟的操作系统有很多,但是Android为什么选择采用Linux内核呢?这就与Linux的一些特性有关了,比如:

1、强大的内存管理和进程管理方案

更多关于上述特性的信息可以参考Linux 2.6版内核的官方文档,这便于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Android所特有的功能特性。接下来分析Android与Linux的关系。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有些迷惑,前面不是一直说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吗,怎么现在又不是Linux了?迷惑也是正常的,请先看下面几个要点,然后我们将对每一个要点进行分析,看完后你就会觉得Android不是Linux了。

因为它没有本地窗口系统,没有glibc的支持,而且并不包括一整套标准的Linux使用程序,同时增强了Linux以支持其特有的驱动。

什么是本地窗口系统呢?本地窗口系统是指GNU/Linux上的X窗口系统,或者Mac OX X的Quartz等。不同的操作系统的窗口系统可能不一样,Android并没有使用(也不需要使用)Linux的X窗口系统,这是Android不是Linux的一个基本原因。

我很奇怪的是linux的Xwindow并不是其核心程序,你可以看到很多嵌入式linux根本不会用到这个图形界面系统,而手机上的android不使用Xwindow不是很正常吗?我们学习的时候用QT难道就不叫做linux系统了么?

由于Android最初用于一些便携的移动设备上,所以,可能出于效率等方面的考虑,Android并没有采用glibc作为C库,而是Google自己开发了一套Bionic Libc来代替glibc。

库文件不同,好吧,因为移植显然是要修改库文件和头文件的吧,求指教

3.它并不包括一整套标准的Linux使用程序

Android并没有完全照搬Liunx系统的内核,除了修正部分Liunx的Bug之外,还增加了不少内容,比如:它基于ARM构架增加的Gold-Fish平台,以及yaffs2 FLASH文件系统等。

除了上面这些不同点之外,Android还对Linux设备驱动进行了增强,主要如下所示。

1)Android Binder基于OpenBinder框架的一个驱动,用于提供 Android平台的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功能。源代码位于drivers/staging/android/binder.c。

2)Android电源管理(PM)一个基于标准Linux电源管理系统的轻量级Android电源管理驱动,针对嵌入式设备做了很多优化。源代码位于:

kernel/power/consoleearlysuspend.c

如果给内核添加驱动也可以称之为不同的话?

3)低内存管理器(Low Memory Killer)比Linux的标准的OOM(Out Of Memory)机制更加灵活,它可以根据需要杀死进程以释放需要的内存。源代码位于 drivers/staging/ android/lowmemorykiller.c。

4)匿名共享内存(Ashmem)为进程间提供大块共享内存,同时为内核提供回收和管理这个内存的机制。源代码位于mm/ashmem.c。

5)Android PMEM(Physical) PMEM用于向用户空间提供连续的物理内存区域,DSP和某些设备只能工作在连续的物理内存上。源代码位于drivers/misc/pmem.c。

6)Android Logger一个轻量级的日志设备,用于抓取Android系统的各种日志。源代码位于drivers/staging/android/logger.c。

7)Android Alarm提供了一个定时器,用于把设备从睡眠状态唤醒,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个即使在设备睡眠时也会运行的时钟基准。源代码位于drivers/rtc/alarm.c。

8)USB Gadget驱动一个基于标准 Linux USB gadget驱动框架的设备驱动,Android的USB驱动是基于gaeget框架的。源代码位于drivers/usb/gadget/。

9)Android Ram Console为了提供调试功能,Android允许将调试日志信息写入一个被称为RAM Console的设备里,它是一个基于RAM的Buffer。源代码位于drivers/staging/android/ ram_console.c。

10)Android timed device提供了对设备进行定时控制的功能,目前支持vibrator和LED设备。源代码位于drivers/staging/android/timed_output.c(timed_gpio.c)。

11)Yaffs2文件系统 Android采用Yaffs2作为MTD nand flash文件系统,源代码位于fs/yaffs2/目录下。Yaffs2是一个快速稳定的应用于NAND和NOR Flash的跨平台的嵌入式设备文件系统,同其他Flash文件系统相比,Yaffs2能使用更小的内存来保存其运行状态,因此它占用内存小。Yaffs2的垃圾回收非常简单而且快速,因此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Yaffs2在大容量的NAND Flash上的性能表现尤为突出,非常适合大容量的Flash存储。

二、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的前 言

Android是Google历经数年和投资数亿美元开发出来的智能手机系统,Google也发起了围绕Android的组织——开放手机联盟,其英文全称为“Open Handset Alliance”。

随着各大移动终端生产商大力开发和生产基于Android的移动智能设备,Android迅速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可,并成为整个产业的热点,基于Android平台的各类人才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

Android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公司、个人开发者、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其中。对于技术工作者,Android不仅是一个智能手机的系统,也可以作为学习嵌入式Linux系统的较完整的软件平台。

Android是一个较新的系统和技术,因此介绍Android的资料和书籍还比较少,尤其简体中文的书籍,相对更少。本书《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是一本综合介绍Android系统的书,集合了Androidin社区多位专家作者的经验,精心编写而成。

Android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了Linux操作系统、各种本地程序、虚拟机和运行环境、Java框架和Java应用程序多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学习、研究进而开发Android系统来说,掌握系统的脉络和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本书的组织主旨。

为了适应Android系统的情况,本书在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本书紧紧把握Android系统的4个层次,分章节介绍,并且有重点地介绍了Android整个系统的代码结构、编译系统、相关工具、各部分组织等全局性内容。这将让读者即使只花费较短的时间,也可以获得对Android系统大致的感性理解。

Android是一个有数百兆大小的较大系统,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这就要求Android的学习和开发者需要具有一些软件架构方面的知识。本书为Android整体和重点模块绘制了大量的框图,这样非常有利于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系统。本书在讲述每一个部分时,均列出相关代码的路径,帮助读者对应着进行快速、高效地学习。

Android系统已经发布了若干个版本:1.0、1.5(cupcake)、1.6(donut)和2.0(eclair),从开发的角度,各个版本在同时使用,这对于学习者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本书作者通过把握Android演进中脉络,尽量总结出共性的内容展示给读者。在某些部分,在讲解代码的同时,突出概念性的内容。本书力求通过一本教材,给读者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Android包含众多的软件、程序和工具,涉及软件开发各个方面。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内容并不需要开发者去改动。本书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偏重开发中常用的内容,对于开发中较少涉及的部分,仅做精炼的大致介绍。本书重点介绍显示机制、输入机制、音频/视频系统的移植层、多媒体系统的构建、电话系统的构建、连接系统的构建、传感器的移值、应用开发中最常涉及的部分,在每段讲解中,穿插了开发中可以使用的一些技巧。

本书的各个章节及其组织方式如下所示。

第1章“Android系统概述”,概述Android系统方面的内容,包括智能手机平台的发展历程、Android系统的特点、Android的3种开发工作,以及Android的2种不同的开发方式。

第2章“Android系统开发综述”,介绍Android系统开发的综述性内容,包括工具使用、获得代码、编译系统、仿真器运行、SDK使用等。

第3章“Android的Linux内核与驱动程序”,介绍Android内核的特点、Android中使用的专用驱动程序、Android系统可能使用的标准设备驱动。

第4章“Android的底层库和程序”,介绍Android系统的基础程序,以本地程序为主。

第5章“Android的Java虚拟机和Java环境”,这是介于本地和Java层之间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Android的Java虚拟机Dalvik的基本概念、Android Java程序的环境、JNI的使用方法,以及Java框架的启动流程等。

第6章“Android的GUI系统”,包括Android GUI系统架构、底层的pixelflinger和libui库、Surface系统、Skia和2D图形系统、Android的OpenGL和3D图形系统等内容。

第7章“Android的Audio系统”,主要是音频的输入输出环节,音频系统从驱动程序、本地框架到Java框架都具有内容。

第8章“Android的Video输入输出系统”,介绍Android的Video输入输出系统,包括Overlay系统和Camera系统两个部分,前者只有本地的内容,后者各个层次均有内容。

第9章“Android的多媒体系统”,介绍Android的多媒体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Android中多媒体系统的业务、结构、多媒体系统的核心框架、OpenCore系统结构和使用等内容。

第10章“Android的电话部分”,介绍Android系统在电话方面的功能,Android是智能手机系统,电话是其核心部分。

第11章“Android的连接部分”,主要包括WiFi、蓝牙及定位系统等,这些Android的连接部分也具有从驱动层到Java应用层的结构。

第12章“Android的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涉及Android的各个层次,具有完整的结构,相比其他系统,传感器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比较简单。

第6~12章分模块介绍Android的几个核心系统,主要是本地框架和Java框架方面的内容,兼顾应用程序和驱动层,这是本书的重点。

第13章“Android应用程序概述及框架”,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程序框架,这部分内容是Android自下而上的第4个层次,可以基于源代码或者SDK开发,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

第14章“Android应用程序的主要方面”,介绍Android应用程序层开发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是横向内容,包括应用程序的基本控制、各种UI元素的使用、图形API使用3个方面的内容。

第15章“Android应用程序的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是基于通用的应用程序和GUI程序的通用设计思想,结合Android系统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设计方法。

本书适应广大的读者群,力求在Android的系统移植、应用程序开发、系统框架改进方面给读者全面的支持。不同的读者在学习本书时,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

Android初级开发者:在本书指引下阅读代码,搭建系统开发环境,对于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重点关注后3章的内容。

Android中、高级开发者:通过本书的引导,学习系统架构,关注开发要点,并尽量使用手机系统的通用设计思想、软件工程思想、系统工程思想来指导Android系统学习。

嵌入式Linux系统学习者:将Android作为一个集Linux核心和应用层程序于一体的系统进行学习,并可以利用Android的仿真环境运行和调试程序。

读者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应尽量对照本书的框图和手头的Android源代码,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在重点代码中加上大量的注释,帮助读者阅读,对于非重点的代码,不占用本书的篇幅,读者可以参考开放的源代码。可以采用顺序读和重点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本书,顺序读关注系统框架,重点读关注开发要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提炼和综合Android早期开发者的经验、中国大陆Androidin社区的开发成果,以及各位专家的经验和技术,这是本书出版的知识源泉。本书主要由Androidin社区的两名核心技术专家韩超和梁泉领衔规划和编著,韩超统稿。总部设在南加州、专注于Android平台并提供其移动应用开发及解决方案的迈奔无线(mAPPn Inc.)也投入技术和人力参与了本书的工作。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于仕林、张宇、张超等人,赵家维、黄亮、沈桢、徐威特、杨钰等参与了审校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可能依然存在一些错误和问题,请读者见谅,欢迎读者讨论和指点。

三、如何安装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

如何安装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

在安装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之前,首先需要确保您的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并且已经开启了USB调试模式,并授权电脑进行调试。这是安装驱动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安装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

1.连接手机与电脑:使用USB数据线将手机与电脑连接起来。此时,您的手机应该能够被电脑识别为一个Android设备。

2.打开设备管理器:在电脑桌面上右键点击“计算机”或“此电脑”,选择“属性”,然后点击左上角的“设备管理器”。

3.查找Android设备:在设备管理器中,您会看到一个带有黄色感叹号的“其他设备”选项,这就是您的Android手机设备。

4.更新驱动程序:右键点击该设备,选择“更新驱动程序软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计算机以查找驱动程序软件”。

5.定位驱动程序:将浏览位置定位到您的电脑上的Android驱动程序文件夹,通常这个文件夹位于“C:\Program Files\ONEPLUS\USB Driver\”目录下。点击“下一步”,等待驱动程序安装完成。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看到一个新的“Android Composite ADB interface”选项,这表示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已经成功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手机品牌和电脑操作系统可能略有差异,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果在安装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参考手机品牌的官方文档或寻求专业技术支持。

此外,在安装驱动之前,确保您的电脑上已经安装了适当的Android开发工具,如Android SDK和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这些工具将帮助您更好地进行Android开发和调试。

总之,安装AndroidBootloaderInterface驱动需要确保手机与电脑的连接状态,通过设备管理器找到并更新驱动程序,最后完成安装。这将为您的Android设备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开发环境。